刘元兵:【故乡的那口老井】

文/刘元兵   图/来自网络

春节快乐,恭喜发财!

故乡的那口老井

◎刘元兵

【作者简介】:刘元兵,笔名贤者无忧。男,汉族,四川省金堂县广兴镇人。成都市邮政局助理调研员。长期从事邮电通信工作。曾在金堂、蒲江、双流等地任职。喜爱文学创作。有散文、诗歌等作品200余篇发表于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络。现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堂县作家协会秘书长。

 请欣赏正文

最近,我回了一趟老家,有空在家呆了一段时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转悠在泥泞的田埂上,来到儿时印象很深的堰塘边,深情的在那口老井傍边驻脚,只见井口长满青苔,水质依然清澈见底,我的倒影显映在清澈的井水里。

这口井倚在一个大堰塘边,井口不大只容一个人打水,周边是用石条砌成,成六边形,便于打水的人站立。通往井边的路都是乡亲们用石板铺成。井口的石条和路上的石板上都被磨成了深深的脚印,站在井边,望望堰塘里的已经掉落的荷叶,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往事。

据老年人讲,这口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井底有条暗河,水流不断,无论有多干旱都是常年不干。老井的水质很好,很清洌,如同泉水,回味甘甜。夏天我们拿一个玻璃瓶子装满井水,读书的路上口渴了好喝。为了保持水质,每年冬季全队的家家户户出一个劳动力,把井水抽干,陶一次淤泥,维修一下井口和路面。

清晨和傍晚担水的人很多,很闹热。拉家常,讲故事,嬉笑打闹,一派生机。忙碌一天的人们每天都要在井边见面。有的情侣,也利用担水的机会悄悄的说上几句话,递上心爱的手绢,抓一把花生,送几根红苕。胆大的还可以趁没人时拉拉手。天旱的时候,担水的人多,但是秩序井然。

记得有一年,发生一了一件大事,当时,由于田地的纷争,六队的队长带人来挖堰塘,捞鱼,还说这口井归他们,不许我们生产队的人担水,这口井在我们五队的田地上,六队的说井水是他们上面流下来的,这分明是要抢夺我们的老井嘛。队长知道后,组织队上的全劳力,据理力争,后来发生了械斗。每个男人手里都有扁担和锄头,战斗很惨烈,男人在打,女人在喊在骂,我们小娃娃吓得大哭。很多人都在械斗中受伤,队长被对方的几个大汉,按到在堰塘里面吃了很多淤泥,后来得病,不久就死去了。战斗结束了,男人们用生命和血泪捍卫了这口老井。

由于家乡处在四川的深丘地带,周边没有河流,只有一座座高高的山梁,基本上是十年九旱,七十年代,毛主席号召兴修水利,政府搬迁了六队的社员后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那时修水库没有多少机器,基本上的肩挑背磨,主要是鸡公车和架架车。我当时只有十来岁,就给老父亲拉车,辛苦的社员们,自带大米、干粮,没有补贴,一切都是无私奉献。要是在今天那就难以办到了,这些场景我都还记忆犹新。水库修好后,基本上解决全乡的土地灌溉用水。但是人畜饮用水还是要靠这口老井。

每天父亲劳作完后都要去挑水,满足明天一家人的生活用水,每天家里要用三挑水,可苦了老父亲啊。每次父亲担水,我跟在后面,得意洋洋。父亲走得快,走远了,还要等一下我这个“撵脚狗”。

后来,我试着挑水,开始时用小桶,后来有一次自己好强,用大桶,挑半桶水,由于自己力气小,到家门的门槛很高,一脚滑下,把水桶摔烂了,看着流淌的井水和摔烂的桶,我哭了。而父亲却骂我,“哪个叫你去挑水的,你还小,长大了才行”,父亲默默的修好水桶,自己摸黑去挑了两桶水,晚上煮饭用。

有时天气干旱了 ,长久没有下雨,公社的其他的水井都干枯了,而老井依然清澈,全队人都靠这口老井用水,老井成了救命的水。全村人说起它没有不自豪的,哪家来了亲戚,都很骄傲地向远方的亲戚介绍老井的情况,并叫他们尝尝这井水,没有人不称赞它甘甜的。

“兵哥,你回来啦”。正想着,远处传来了,一声亲切的呼唤。我定睛一看,一个壮实的中年人向我走来,原来是,小时的同学,玩伴“光光”啊。他说,看到我回来了,非常高兴,问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在这里担水,一起在堰塘里捉鱼的事情不?。我当然记得啊,有一次我们捉了很多鱼烧起吃了的……

光光是来看堰塘的,里面的莲藕今年又丰收了,看看什么时候踩藕,他承包了堰塘,每年都要卖上万元。光光讲:现在,老井基本上都不用了,家家都有机井,政府又在规划安装自来水啊,公路也修通了,我们农村以后不会比你们城市生活差啊。

好久没能回家了,挺思念故乡的一草一木,特别是醉人的老井。这次回家,看到了故乡在变化,家家都有机井,用水泵抽,很省力,而老井没变,依然清澈怡人,但是老井旁却少了热闹,少了唠叨,少了争吵,少了斗争。挑水的人都渐渐老了,父亲老了,我已经轻松地挑起一担水,站在老井的边上,情不自禁的伏下身子,用双手捧起一口井水喝了起来,还是那样的甘甜啊。我感概万千,岁月已在井边滑落,老井依然甘甜!

故乡的这口老井,经历了多少岁月,见证了人世沧桑,养育了全队的二百多号人长大,一辈又一辈,这里有我童年幸福时光,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时常牵挂的心伤。

二〇一六年五月三十日

本文配图来自于网络

三秦文学

宗        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三秦团队文学顾问:白忠德       罗旭初

主       编∶鱼儿姐姐    编辑:守望

投稿须知:

1、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健康向上。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主编邮箱:406073222@qq.com

3、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以便稿酬发放。稿件刊发后及时分享到朋友圈,提高文章阅读量。

4、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每周五发放。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若有其他问题,请与主编联系,微信号:xiaoxiaoyu20040423。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朱彦丞:是你拨动我心弦

    一口井,几代人. 一口铁皮桶拴上一根麻绳,扔进老井的心窝,掏出一泓清冽的井水,闪着天宇上方投射下来的粼光. 幼年关于老井的记忆似乎都载在了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之中,"西瓜一绳络悬 ...

  • 【澧水之水•乡愁系列】|(湖南)廖和平:故乡的老井(外一篇《母亲的酒》)

                                                2021年第170期●总第786期 走近作者 廖和平,湘潭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杂文协会会员,先后在<湖南 ...

  • 刘培刚‖老井

    长我养我的刘家垭,在丹凤竹林关以"凤凰穴"为誉.人居住在垭子上,四条梁恰似凤腿凤翅分开,前梁和中梁(两凤腿)自然形成较宽的沟,老井选址就在两凤腿的打弯处. 老井约四百年历史,前梁山 ...

  • 沉默的老井

    故乡的老井,就是村民的生命之泉,泉水的多少,安抚着人们的心. 查树轮可溯年岁,观牛齿可辨年龄,但老井模糊了青春与衰老的界限,井沿碧绿的青苔,井口光洁的青石,都是时光落下的印迹.老井到底是什么时候凿打而 ...

  • 【回望故乡】 故乡的老井

    自从住进了城市,一扭开家里的水龙头,"哗啦啦"就是水流.可是,从自来水厂出来的这些液体,如果不再净化处理,吃着总有些不放心.于是,我常常记起故乡的几口井水,以及每一口井深藏着的故事 ...

  • 申云贵:村前那口老井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投稿邮箱 1019474369@qq.com 村前那口老井 申云贵 村前那口老井是一道抹不去的记忆. 老井座落在稻田的一角,是一口吊井.井很深,水面离井 ...

  • 【晶莹美刊】孙彬:故乡的那口老井

    作者简介 孙彬,笔名:一杆竹,江西人,退休公务员.闲睱喜文字,好涂鸦,自娱自乐.诗.新闻.散文和小小说等各类作品800余首(篇)散见于<中国社会报><中国法制报><江西日 ...

  • 故乡的雨/刘元兵

    昨夜一场秋雨,将酷热的天气一下子转换到了秋凉时节.我依然是一早起来吃罢早餐,来到金山公园晨练. 一场浩大的秋雨,让金山公园那些饥渴难耐的花草树木,足足饱餐了一顿,土地湿透了,低洼地带还积水成患:让那些 ...

  • 黄秋杰:村中的那口老井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村中的那口老井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 ...

  • 【远方•青春之声】天津《怀念那口老井》 作者•李金平/诵者•黑珍珠

    作者:李金平 主播:黑珍珠 编辑:落落 怀念那口老井 村西头的那口老井干涸了 井底不再深邃 人们不再光顾 老井关上了历史记忆的闸门 井壁上长满了苔藓 井沿上疯长了的老草随风摇曳 这口老井有人世间太多的 ...

  • 刘元兵|毗河湾之夜

    [作者|刘元兵] 毗河弯弯向南流,流到赵家渡就不想走.与汹涌澎湃的北河和沉稳大气的中河相比,毗河温柔得像个大姑娘,面带羞涩,蜿蜒流淌.她与赵家渡结下了良缘,与赵家渡厮守一生,成了天府水城的一道靓丽的风 ...

  • 【散文】种衍洋/乡愁是村头的那口老井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种衍洋 村里的老井始终坚守在村头的那个角落里,像弥勒佛一样 ...

  • 刘元兵:朝枚之年的父亲

    父亲出生在1936年农历3月28,今天(5月13日)是父亲82岁的生日.朝枚之年的父亲已经有点失忆了.每当我给父亲买去肉菜.敲开父亲房门的时候,父亲已经认不出我来了,总是一句"你是哪个?&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