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earch:乳腺癌外泌体在促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功能
相关推荐
-
【2021 CSCO】江泽飞教授:TROP-2靶点在乳腺癌领域的治疗价值及展望
"聚焦创新研究,引领原创未来",第二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2021年9月25~29日盛大召开.随着创新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新靶点 ...
-
Cancer Res:表达MDA-7/IL-24的T细胞可广泛地识别和杀死癌症
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已发现一种称为IL-24的蛋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攻击各种癌症.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通过T细胞工程,来自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利用T细胞将编码IL-24的基因(称为MDA ...
-
PD-1抗体联合疫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有戏”!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癌效力有目共睹.其中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方面,"明星产品"如罗氏的阿替利珠单抗和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等疗效可观,但这些药物在HER2阳性乳腺癌亚型中的抗肿 ...
-
《Nature communications》新突破性研究(全译文): CD39 PD-1 CD8 ...
<Naturecommunications>新突破性研究(全译文): CD39 PD-1 CD8 T细胞介导乳腺癌转移性休眠 CD39 PD-1 CD8 Tcells mediate ...
-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研究揭示整合素β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抑制作用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研究揭示整合素β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抑制作用来源:生物探索 2021-07-05 12:10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 ...
-
【Theranostics】乳腺癌外泌体帮助形成转移前微环境并促进肿瘤细胞骨转移
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日,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课题组和中国农业大学于舒洋课题组与的研究人员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乳腺癌细胞 ...
-
CLIN CANCER RES| 暨大张灏团队发现唾液外泌体嵌合GOLM1-NAA35 RNA作为食管癌潜在生物标志物
推荐:江舜尧 编译:莫沉 编辑:马莉 暨南大学张灏教授团队于近期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题目为<Evaluation of Salivary Ex ...
-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乳腺癌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综合数据库ExoBCD
乳腺癌精确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策略,依赖于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外泌体作为液体活检和生物标志物的新来源,为乳腺癌的诊疗提供了一条很有前景的途径.来自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刘明伟课题组的研究 ...
-
天津医科大学:乳腺癌外泌体来源的miRNA促进早期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发展
在IL-6高表达的乳腺癌中,早期髓源性抑制细胞(eMDSCs)的发展与SOCS3缺失依赖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来自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津浦教授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发现,肿瘤来源的 ...
-
【Biomaterials】南开大学:一氧化氮增强MSC外泌体的促血管新生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MSC)衍生的外泌体被认为是治疗退行性疾病或损伤的新候选者,可能提供基于细胞治疗的替代方法.然而,MSC衍生的外泌体中的组合物受其原始细胞所在的微环境的高度影响.来自南开大学的李宗金教授 ...
-
一种检测乳腺癌外泌体生物标记物的纳米悬臂方法
原理图 Exosomes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常常会受到其大小.异质性的限制,并且需要大规模的的纯化和标记.近日,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noscale(IF=7.760)杂志上发表论 ...
-
【综述】中南大学:人工外泌体在转化纳米医学中的应用
外泌体作为脂质双层膜囊泡,正在成为药物输送的有效纳米载体.近年来,基于纳米生物技术的人工外泌体的出现,克服了天然外泌体的种种局限性.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向大雄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
-
【Gut】中山大学:瘤内细菌通过外泌体促进肿瘤转移
近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张革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ut(IF=19.82)上发表题为"Exosomes derived from Fusobacterium nucleatum-infec ...
-
天津医科大学:警报素修饰的外泌体在小鼠大肿瘤中可引发持续的抗肿瘤免疫
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激活树突状细胞可增强肿瘤识别能力,添加有效的佐剂HMGN1可增强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的能力并提高肿瘤疫苗效率.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尹海芳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