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刘玉丰:生命的最高境界——熬

(0)

相关推荐

  • 《艺展中国》书画艺术名家邀请展——刘玉芹绘画作品专辑

    刘玉芹现退休 1987年-1989年在北京市东城职工大学学习工艺美术专业 2016年-2018年陆续在百画院学习油画 2019年在传媒大学高研班学习中西表现绘画 2021年在读传媒大学访问学者学习中西 ...

  • 【大荔文学·诗歌·刘玉丰】咏茶(外一章)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64 咏茶(外一章) 原创/刘玉丰 茶是一款饮品 茶又是一种文化 忙碌的人生中 茶带来了片刻的恬静 焦躁的工作中 茶带来了稍许的沉寂 茶 总带着魅力 茶 ...

  • 【大荔文学·赋·田东泉】张家赋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0 张家赋 原创/田冬泉 承华岳仙气,得渭水滋养.古老村寨,焕发灵光:新建院落,合镇并乡.八百里关中腹地富庶安康,数千年沙苑之尾民殷村强.张家,地名也 ...

  • 【大荔文学·诗歌·路树军】约起,去喋九品十三花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49 约起,去喋九品十三花 路树军 接上大和妈,引着媳妇娃  再约几个吃货美食家  克里马擦些,甭问做啥  对,就是去喋九品十三花  那可是皇家的享受  ...

  • 【大荔文学·诗歌·张屹】老母亲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14 老母亲 文/张屹 她是一个独自留守的老人 做一顿饭吃两顿 吃不了多少 但要吃些软活的饭菜 三十几年过去 不纺线不织布也不做衣服 也不再熬夜开这会那 ...

  • 【大荔文苑】刘玉丰:“积福之说”不是无稽之谈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的话语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听.那时生活在农村,照看我和同伴的都是太奶奶.奶奶以及相同年龄的农村老太太或者妇女.他 ...

  • 【大荔文苑】刘玉丰:痛苦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老一辈人都说我们这一代是生在了福窝窝里,不愁吃不愁穿,还不用下苦.但是我们这一批80后如今已经到不惑之年,回望从20岁开始到现在自己的奋斗历程,确实是没有遭遇过饥饿之苦和穷困潦倒之苦.那我们都很幸福地 ...

  • 【大荔文苑】刘玉丰:拥抱母亲

    晚上下班遇到两岁大的亲侄女,看到我伸出手小可爱就笑容可掬地跑到我的怀抱,她很幸福得被我拥抱着,我拥抱着她我感觉也很幸福.在感受这种幸福时才想到如今我已是不惑之年,但好像还没有拥抱过我的妈妈. 妈妈工作 ...

  • 【大荔文苑】刘玉丰:张奶奶家的传奇故事

    在渭南市西五路惠园小区的区间路上有很多饭馆,我家就在隔壁的邮电小区,我和妻子工作比较忙,所以下班后经常去那里吃饭.在吃饭时发现期中一家鸡汤刀削面馆老板竟是一位七十七岁老奶奶,老奶奶姓张老家在大荔朝邑平 ...

  • 【大荔文苑】刘玉丰:我为“大荔冬枣”点赞

    我的家乡大荔县自古就是很有名的枣乡,我小时候就是在打枣.拾枣.晒枣.蒸枣的生活中嬉戏打闹渐渐长大-- 记得小时候的枣树都是高大而又粗壮就像一把巨大的雨伞.还未到收获的季节,比我大的哥哥们顽皮得爬上去, ...

  • 【大荔文苑】刘玉丰:红萝卜的甜味,你不懂

    清晨起床洗漱完毕后走到饭厅,就看到妈妈摆在饭桌上一盘大红的红萝卜丝拌粉丝还配了些许绿绿的蒜苗沫,红白相间点缀着绿色就像一幅画.妻子还特意用手机拍了好几张相片,发朋友圈的同时还附上一句妈妈的味道,家乡的 ...

  • ​【大荔文苑】刘玉丰:我的兰州拉面情怀

    无论走在中国的哪个城市都会有一道西北名吃"兰州拉面",一般百米开外就能问道牛骨汤汁的香味.门头都是回族特色的清真门头.面馆的服务员无论冬夏都会围上头巾,既尊重了民族礼俗又感觉很卫生 ...

  • 【大荔文苑】刘玉丰:寄语高考生

    距离高考再剩6天了,看着这个计时器即将归零,我有很多想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们说说...... 1.高考前不用太用工,但不能松懈. 孩子们,高考其实就是一模.二模的重复考试,无论从题型还是模式上都是一样 ...

  • 【大荔文苑】刘玉丰:恩师高华丽

    很多人在四十岁的年龄都会忘却很多小时候的记忆,甚至小学老师姓啥都会忘记,但是我却对小学老师记忆深刻,到目前还和六位小学老师保持联系.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的小学六年级班主任高华丽老师. 高老师是个才女,在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