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国俊 油画作品展
孔国俊先生油画创作极富个性,对其概括评介十分困难。纵观其油画作品,主要呈现出以下艺术特征:一是在创作手法上,随心所欲,无问东西。孔国俊先生油画创作表现出融会中西艺术手法,为我所用的气魄;二是在创作主题上,崇尚回归生命本原,追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孔国俊先生通过油画创作传达工业化以来,对生命异化与扭曲充满忧虑与反思;三是在艺术风格上,以冷峻沉郁为主。孔国俊先生的油画作品在整体气质上,以意境幽远、冷峻沉郁为特色,给人严峻幽冷的视觉感染力。孔国俊先生油画创作在手法上表现出开放性,不拘泥于某家某派,不受传统手法的束缚;在艺术旨趣上表现出对生命原初本真的深情呼唤,以冷峻严肃的艺术境界表达对时代的忧思与关切。

一、随心所欲 无问东西
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正在于其自身具有表达美、呈现美的禀赋。在西方语言中,艺术(Art)本意正是“技艺”,中国古代同样也有类似含义。因此,艺术家正是指具有高超技艺的人,具有可以将生活中发现的美呈现出来,传达成可供人们欣赏、观展的艺术作品的特殊能力。毫无疑问,艺术传达绝非易事,否则人人都是艺术家了,所以才有“长恨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古训。
比较成熟的艺术家往往在艺术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的第一禀赋正在于具有独特的艺术创达技艺,这是艺术(Art)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孔国俊先生的油画创作在手法上就极富特色,表现出融合中西,自由洒脱的特点。

孔国俊先生的油画创作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油画,给人强烈的含蓄、朦胧的意境美。也就是说,他的大部分油画创作不是追求逼真再现对象,而是犹如中国文人画的写意性特色。我们也完全不必担心是不是孔国俊先生不懂油画,没有逼真再现对象的能力。从他的早期大量自画像油画作品,以及近期的《父亲》《母亲》《女性》等人物肖像画来看,他是具备扎实的人物造型能力的,他之所以画的比较朦胧、含蓄,显然是有意为之的。

笔者从孔国俊工作室中仔细观察发现,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经过反复变动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创作现象,因为孔国俊无意间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诗性思维在创作。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变动不居的,而且我们艺术家本人也是时刻随着情绪的波动而变化着,所谓的真实地反映对象永远都是理想,正如西方有句谚语:“一个人一生永远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此,中国人看世界正是采用了诗性的意象式表达,比如曹雪芹形容林黛玉的美是充满诗性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并没有给出林黛玉的三围尺寸数据,而是要求读者参与想象林黛玉的外貌特征。显然,这种想象性的真实更富有意味。

孔国俊先生油画手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不仅不同于西方传统写实油画,也有别于西方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派油画,因为西方现代派画家还是以西方的科学理性思维方式进行创作,他们认为传统的对景写生不能科学传达对象,因而转向从艺术家自身入手来探索更大的科学性传达对象。孔国俊的油画创作却是随心所欲地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刹那感兴呈现出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画画就是“随心所欲的小品,就和日志一样。”所以,笔者认为孔国俊这种以主客之间适然相遇而神会心得式的艺术创作方式,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西方油画媒介的有机结合,姑且称之为意象性油画。这种意象性油画创作的特色正在于艺术家对中西艺术手法的熟稔与贯通,因此,孔俊国先生的意象性油画创作实践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二、回归本原 反思生命
孔国俊先生油画创作在题材上涉及面很广,但是基本紧扣同一主题——呼吁回归生命本原,反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孔国俊先生油画作品在题材上主要有《生命系列》《女性系列》《母亲系列》《梦·幻系列》,以及《佛像》《先贤系列》等,这些作品在有意无意间鞭策观者反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等人类存在的永恒主题。

显然,孔国俊先生通过绘画创作在反思与追问现代文明对人类自身的冲击,例如他的《正在消失》《谁来拯救你?》《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等作品,画面凝重、人物压抑、气氛窒息,给人一种强烈的人为物役的压迫感,深刻地反映了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断对自然母亲的侵夺与破坏,不由得令人深思我们人类已经离开家园太久、太远了。孔俊国先生也画了大量神话题材作品,作品中作者在提醒观者在人类的早期可能存在过一段美好的原始乐园,如西方的“伊甸园”和中国古代神人一合,万物一体的神话世界。随着人类欲望的不断膨胀,我们就像古时候的饕餮猛兽在不断侵蚀自己的世界,孔国俊先生还有一幅作品画面中心只有一只已经只剩下残骸的野兽,昔日的万物一体,变为了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野生动物也深受其害。孔国俊先生通过这些宏大的主题在积极地观照生活、参与现实,表达出一位有时代责任感的艺术家情怀。

孔国俊先生在《母亲系列》《佛像系列》《先贤系列》等作品中,强烈呼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心怀慈悲等价值主题,呼唤人类放慢生活节奏,不断反思我们从哪里来,思考我们该到哪里去。笔者认为孔国俊先生的这些作品是非常深刻的,也十分难能可贵,给人以震撼与感染。

三、意境幽远 冷峻沉郁
孔国俊先生油画作品,完全无意于绚丽的色彩、高超的构图等形式美呈现,而是有意无意地大量运用冷色调,给人以冷峻沉郁的视觉印象。因此,欣赏孔国俊先生油画,最好以东方人的诗性思维方式来切入,即他的作品呈现出虚实相因、有无相生的意境美,体现出意境幽远、冷峻沉郁的风格特征。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它是艺术家综合气质在艺术作品上的集中体现。限于篇幅,关于艺术风格笔者不想过多展开,具体到孔国俊先生油画风格,如前文所述,完全是主客情景交融的。现实生活对画家有所感触之后,在刹那间神会心得,因为世界与主体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我们也才可以理解孔国俊的大量油画作品充满着未完成性,几乎总有言外之意,正如中国古代绘画追求一种“无画处皆有妙趣”的艺术效果。孔俊国先生的油画作品在风格上呈现出这一特征,即强调“虚”、“无”、“空”等未完成性的艺术效果,召唤观者的想象与参与。因为,孔俊国先生作品主题的宏大性,呼吁反思生命,追问生命的价值,所以比较适合采用如鲁迅式的凝重、冷峻的艺术语言,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震撼。为了更加富有震撼力地表达追问生命意义的主题,笔者认为孔俊国先生主动放弃绚丽色调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总之,笔者仅从三个方面试图梳理孔俊国先生油画作品的艺术特色,纵有千言万语,仍有挂一漏万之感。通过写这篇评论,也再次深刻地体会到解读孔国俊先生作品的挑战性,首先,他的油画作品很难去归类 ,不能套用某家某派的艺术特征来解读,他的油画创作呈现出主体兴会来临时的一挥而就,并且大多带有未完成性,处于不断动态变动之中。其次,追问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宏大主题,充满哲思,对其充分剖析需要更为深厚的哲学功底为支撑。显然,笔者在各个方面都勉为其难,期待孔国俊先生在沟通中西艺术创作中再创佳绩。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赵以保博士
孔国俊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