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不寐,

​李士懋,不寐,

又称寐不安、不得卧、目不瞑等,俗以失眠称之。不寐为临床常见病,余常以酸枣仁汤、柏子仁丸、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安神之方治之,无效者屡屡,有些久治不愈,甚感郁闷。临床既久,思路渐有开拓,不再囿于安神之一途。
我现在治疗不寐证,总的思辨方法可概括为四点:1.理论指导:理论渊源来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深入领悟经典相关论述,可拓宽思路,指导实践。
2.要胸有全局,通盘分析。

3.辨证时首分虚实。
4.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这四点,既是我对不寐证的思辨方法,也是我对所有病证的思辨方法。
一、理论指导(一)《内经》指导1.不寐属于神志的病变。心藏神,心主神志。《内经》云:“神者,正气也”;“血气者,人之神”;“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阳气者,精则养神”;“火之精为神”;“积精全神”等。这些论述说明,神赖人身正气之奉养。凡能影响正气奉养心神的诸因素,都可造成神的功能失常而出现不寐。这些因素可概括为虚实两大类。虚者,正气亏虚,无力奉养而不寐;实者,邪扰心神而神不安,不得寐。治疗大法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2.卫气。《内经》从卫气的昼夜运行,揭示了不寐的病机。《灵枢·大惑论》:“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又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 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 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按:卫日行于阳,夜行于阴,阴阳交谓之泰,昼精而夜瞑。若卫阳不能入于阴,则阴阳不交,阴阳不交谓之痞,则不得寐。阴阳不交,不外虚实两类。实者,阳盛不得入于阴,或厥气客于五脏六腑,邪阻阴阳不交。虚者,阴虚不能制阳,亦使阴阳不交,卫阳不得入于阴,故不寐。故总的治则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阴阳”。阴阳通,其卧立至。3.《内经》论述中,不寐证的具体原因:《素问·水热穴论》:“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按:此不得卧,可解为水肿上干于肺而喘,不能平卧;亦可解为水气阻隔,阴阳不交而不得寐。《素问·评热论》:“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按:此言胃不和则卧不安。然胃不和的因素颇多,寒热虚实皆有,胃本身的病变及其他脏腑病变干于胃者,皆可胃不和而不得卧。又云,诸水病者不得卧,水病原因亦颇广,一旦水蓄,则阻隔阴阳相交,皆可不寐。

(二)仲景论不寐

1.热扰心神不得眠。有:热扰胸膈不得眠的栀子豉汤证;阴虚水热互结之猪苓汤证;阴虚火旺的黄连阿胶汤证、百合地黄汤证;阳明腑实的承气汤证等。
2.阴盛阳虚不得眠。有:干姜附子汤证之昼日烦躁不得眠;阴盛已极而阳气外亡之通脉四逆或白通加猪胆汁汤等。
3.阴血亏不得眠。有:虚劳虚烦不得眠之酸枣仁汤;大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
4.痰饮阻遏不得眠。有:痰浊壅塞之皂荚丸证;肺痈,喘不得卧之葶苈大枣泻肺汤证;痰痹胸阳而咳唾短气不得卧之瓜蒌薤白半夏汤证;饮停胸膈之木防己汤证;水气凌心之真武汤、苓桂术甘汤证。

5.湿盛遏阳不得眠。有:水湿遏阳而暮躁不得眠之芪芍桂酒汤及桂枝加黄芪汤证;狐惑不得眠之甘草泻心汤证等。

6.气血郁滞不得眠。有:气血郁滞不得卧之枳实芍药散证等。

从上述经典论述来看,不寐因虚者,包括阴阳气血之虚,病位包括心经自虚及其他脏腑正虚而不能奉养。实者,乃邪扰于心而神不安,其邪包括六淫、七情、不因外因及内生之邪,病位或心经自病,或其他脏腑上扰于心。尚有虚实兼杂者,当辨虚实孰多孰少。正如景岳所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治疗大法,不外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使阴阳相交,自然安泰。倘能知此,则全局在胸,全盘皆活,不囿于一方一法,或几个僵死套路,圆机活法,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不逾矩,众多方子可随手拈来,皆成治不寐之妙方。

二、首分虚实既然不寐证总的原因不外邪正两端,故辨证时首分虚实。病情简单而典型者,固然好分,但虚实兼夹及不那么典型者,辨之却难,须长期临床磨炼。

三、脉诊为中心辨证论治方法既然辨证须首分虚实,而虚实之分,要在脉之沉取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作为一个中医,能分清虚实,谈何容易。有两种脉象是很容易混淆的:一种是邪气郁遏太甚,脉见沉迟涩小,状似阴脉,实非阴脉,乃邪实之甚。一种是脉弦大搏指,此为实脉,若过于实大,反是正气内虚,真气外泄,大虚之脉,须四诊合参,仔细斟酌。

(0)

相关推荐

  • 李可古中医思维框架及其治法特色

    (这是本人师承班录音整理的文字版,水平一般,能力有限.或有疏漏,供大家参考.本文约19000字,阅读时间40分钟,建议收藏后阅读) 文字:讯飞网页 校对:赖慈爱.李永春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李可古中医思维 ...

  • [卷四\暑湿脉证第三十七] 附方

            清暑益气汤     (见第十六)     十味香薷饮     (见第十六)     败毒散     (活人)羌活独活前胡柴胡芎枳壳白茯苓桔梗人参(以上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细末,每服 ...

  • 【李士懋】甘露消毒丹临证新识

    已故国医大师李士懋在临床上善用经典名方,常根据辨证的结果选用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不过分拘执于原方的君臣佐使和用量,而是掌握其药物性能灵活应用.现就李士懋临证运用甘露消毒丹经验介绍如下. 甘露消毒丹的 ...

  • 国医大师李士懋谈一个治疗胃病的泡茶小方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日呕吐不止,水入即吐,饮食俱废.伴腹痛. ...

  • 资料下载: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浅谈.pdf

    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浅谈 王金榜 梁保丽 (050091) 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 , 具有温脏补肝 , 调 理阴阳的作用 , 治疗蛔厥证确有良效 , 吾师李 士懋教授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 , 认为乌梅 ...

  • 『名医经验』李士懋平脉辨治高血压经验 (上)

    弦滑脉为痰涎内阻,邪气阻滞,气血欲行而与邪搏击,气血激扬化风而显脉滑.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所治之风痰,不是外感所致,而是素体脾虚,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则变化为痰. <四言举要>云:" ...

  • 李士懋用药经验点滴

    李士懋教授为河北省十二大名医之一,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50余年,医术精湛.余有幸侍诊于左右,现简析其临床用药经验点滴如下. 桂枝的巧用滨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赵 ...

  • 小动作有大巧思:李士懋用药经验点滴

    李士懋用药经验点滴 李士懋教授为河北省十二大名医之一,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50余年,医术精湛.余有幸侍诊于左右,现简析其临床用药经验点滴如下. 滨州市中心医 ...

  • 『名医经验』李士懋平脉辨治高血压经验 (下)

    对高血压的平脉辨证论治 正虚 案例九:脉沉弦细而涌诊为阴虚阳亢化风 李某,男,50岁.2012年5月12日初诊. 平素高血压.冠心病,血压在160/105mmHg左右,服硝苯地平控制在130/90mm ...

  • 国医大师李士懋的胃病泡茶小方

    -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验方仅供参考学习,中医重在辩证论治.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 ...

  • 【李士懋:升阳益胃汤】

    虚弱土不生金,肺卫失养则洒淅恶寒.然此恶寒并非表症之恶寒,乃由脾胃内伤中气不足,卫阳不能顾护于外则洒淅恶寒.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脾胃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