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时 ‖ 文学评论家的坚守与发现 ——评《周纪鸿文学评论》
相关推荐
-
【穿越8】出国差点被"毁" 多亏为他人做嫁衣
[留美学子] 第1610期 教育无国界 精选文摘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说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出国,很多人就像一棵树,换了土壤,也许就长不活了,有的会死掉,有的会苟延残喘,有的也会重 ...
-
今天收集了中国7位作家、散文家的散文名篇...
今天收集了中国7位作家.散文家的散文名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闲时品读,别有意趣. 家长收藏,也可以给孩子好的写作示范. 读散文如品茶,意味深远--
-
《诗山》:走进诗林密处,登临群山宏阔
进玄妙之门,品诗山之道.这是一本可知诗作,可观诗坛,可览读,可细品,更值得珍藏的美好之书,期待与你共赴这场诗歌盛宴.心灵之约.诗人自选3首诗,真诚奉献代表作,这让<诗山>的个性品质十分难得 ...
-
真凭实据地探究文学的秘密
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被茅盾撰写评论推荐后,成为广受欢迎的作品.图为1981年出版的连环画版<百合花>.资料图片 1980年11月,茹志鹃致信茅盾,感谢茅盾先生为其新作品作序推 ...
-
【名家专栏】顾骧老大哥【阎纲散文杂感(插图)连载61】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顾骧老大哥 文/阎纲 顾骧也走了,知己半零落. 心里老惦着,一幕又一幕. 历尽劫难,<文艺报>1978年7月复刊,我归队. & ...
-
[黄石文坛]皮文龙的随笔《让文学评论为心灵撑起一支长篙》
让文学评论为心灵撑起一支长篙 <新东西>自创刊以来,秉持"原创首发,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这一理念,广大文友,踊跃撰稿,使<新东西>这一平台不 ...
-
带着生命体征和温度的文字
三十二年前,因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文学评论>编辑部在昌平开办第一期文学评论研修班(后来被戏称为"黄埔一期"),让我去做班长,费振钟介绍那时还在高邮党史办工作的王干 ...
-
【纪实】棠溪河畔话“麦子”——散文集《麦子的忧伤》研讨会纪实
棠溪河畔话"麦子" --赵大磊散文集<麦子的忧伤>研讨会纪实 6月15日,美丽的龙凤山下,棠溪河畔,来自驻马店市.汝南.上蔡.遂平.西平的30多位作家.评论家济济一堂, ...
-
苗雨时 | 河北当代诗坛点将录 郭小川 李瑛 陈超
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当代著名诗人.河北丰宁人.他的诗歌创作起步于延安时期,建国后,世纪50年代,创作进入第一次离潮.他站在时代的前沿,以饱满的热情和火辣辣的诗向,召唤青年们高扬&qu ...
-
苗雨时:论诗歌语言的精炼与跳跃
诗歌是意义最丰富的文学文本.因为其体裁特点是高度集中与凝聚地表现人生.它要求以少许的语言符号表达广阔深厚的内容.这样,在符号的"横组合&qu ...
-
苗雨时: 论小诗写作
论小诗写作 苗雨时 所谓"小诗"主要是从篇幅和表现上来说,它短小精悍.古代小诗绝句,用来写景.状物和抒怀.现代小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 ...
-
苗雨时: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苗雨时 何为诗?关于诗的界定多种多样:情感的抒发,生活的反映,时代的神经,语言的游戏--这些诗歌观念,或多或少有些道理,但都缺乏整体统一性.因而不可能切近诗的本体.本源和本质.我 ...
-
苗雨时:论诗歌的生命形式
论诗歌的生命形式 苗雨时 一切艺术的共同特性,就是"表现性".一件诗歌作品,就是一个表现性的形式.这种表现性形式,供人们的感官去感知,或供人们的想象去想象.而它所表现的东西是人的生 ...
-
解读伊蕾与席慕容/苗雨时
大陆诗人伊蕾与台湾诗人席慕容是风格不同的两位女性诗人, 从两首诗的比照,看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及艺术差异性. 作者: 苗雨时 陌生人之间 伊蕾 伊蕾(1951--)女,原 ...
-
简论诗歌的语感/苗雨时
近来阅读网上诗歌,且不说内容如何,单从话语层面来看:有的畅达,有的艰涩:有的独特:有寻常:有的有诗味,有的无诗味:有的引读者入诗,有拒读者于诗外-- 这使我想到了诗歌的语感问题. 语感,又有人称为语言 ...
-
苗雨时: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苗雨时 何为诗?关于诗的界定多种多样:情感的抒发,生活的反映,时代的神经,语言的游戏--这些诗歌观念,或多或少有些道理,但都缺乏整体统一性.因而不可能切近诗的本体.本源和本质. ...
-
苗雨时:感觉
感觉-生命与诗的中介 苗雨时 作者简介: 苗雨时:河北丰润人,193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