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离职,领导却骂我是白眼狼……”

近日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一个帖子,网友说自己已经在公司干了两年,现在决定要辞职。离职原因一是工资待遇到天花板了,二是觉得能力提升达到饱和。在部门团建时,领导却明里暗里说他是白眼狼。领导在自己转行的时候对有知遇之恩,感觉以后不会遇到这么好的领导了,又开始犹豫该不该辞。帖子发出后,有网友都觉得,「领导舍不得很正常,毕竟是自己手把手带出来的」。也有一些网友表示,「领导的心思很难猜」、「很可能,只是演出来的」、「领导的挽留只是骗局」、「留人,只是保证人才流失率不跌」……其中,也不乏有质疑的声音,「转行才两年,楼主的工作能力就达到饱和状态了吗?」还有网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离职的确是正常的事情,该离就离,做到了本职工作就不欠谁的」稍微有点职场经验的人都会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一个人提出辞职,老板一般会开出一些条件挽留,但是往往没过几个月这个人还是离开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留下了,最终还是走了...被挽留的人往往心存幻想,以为自己会得到更大的认可,现实往往却不是这样的。大部分老板当初的做法也不过是一种缓兵之计,可能是出于暂时没有适合的员工代替,又或者只是想稳住员工的心,还有就是重新招一个人费心费神,然而在员工做出辞职的选择的那一刻,他的心其实早已不在公司了。作为管理层,当员工提出离职时,要找到他的真正诉求,而不是简单地加薪挽留,员工即便是留下来了,几个月后加薪带来的刺激满足感渐渐消退,在后来的工作中,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痛点仍旧没有解决,就会再次提起离职。

当员工提出辞职,上司对该员工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心里也开始琢磨着再招一个新人,或者内部培养一个来替代他了。辞职的想法一般都是酝酿已久,要么是对公司、对上司有意见,要么就是薪资待遇问题,要么就是晋升问题,不然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轻易辞职。

过度期待,是痛苦根源员工抱怨老板,或是老板不满意员工,一般都只有一个原因:彼此误会。像情人一样,因误会而相爱、因了解而分手。公司用人难免有盲目的时候,爱上的其实不是对方本人,而是自己心里假设的对方,等到相处久了,才发现爱错人,对方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种人。这种情形,在心理学称为「投射作用」,投射自己对对方的过度期待。

2005年美国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半数美国人对工作感到不满,问题出在哪里?美国管理顾问柯斯坦(E.L.Kersten)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写道:「原因是我们对于工作有过多的期待。」

关系越单一,越好做事公司是公司,不是家;老板是老板、员工是员工,他们不是家人,彼此是来共事的,不用来论血缘或套交情,而是公事公办,谈的是绩效,员工要高薪,公司要获利,

把关系单一化,把目标具体化,就不会有过度期待,也不致阻碍公司改革的脚步。

不要用离职威胁公司

利用离职威胁公司,变相讨加薪的事最好不要做,更有效的方式是拿出工作成果主动和老板提加薪。谈钱加薪升职并不伤感情,员工和老板的关系的感情首先是建立在雇佣关系的基础。如果加薪申请通过,就老老实实继续干活,反之,就可以开始考虑辞职。老板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他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能力充分认可,会主动找员工谈话,承诺给员工升职加薪,关心员工实际生活遇到的难题。

潇洒离职最潇洒的离职方式就是把你手上的工作交接清楚,做到没有遗漏,不要私留,全部交接给下一个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不要再接手新的工作任务。

也可以向领导表示,无论何时,只要是你负责的工作出现问题,可以随时找你咨询。踏踏实实的把事情干好,不要因为自己要离开了就放松要求,迟到早退,不给公司同事领导添麻烦,更不要抱怨、诋毁原公司,具体表现形式如发朋友圈明讽暗讽、网上发帖抹黑公司、鼓动在职员工离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算下一份offer再好,也不要炫耀,免得平添麻烦。不忘初心,想想刚入职的心态,不忘公司的栽培,毕竟公司支付了薪水,保证了你的生计。「圈子很小,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