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农作物脱粒工具:石头磙子

(0)

相关推荐

  • 【灵璧家园】灵璧这个庄子那么多石磙子是怎么来的?

     禅堂乡磙桥庄.黄桥庄的来历 文/胡桃夹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滚桥刘"和"黄桥"在禅堂湖的西北,两庄相距两百多米. 据刘姓族人刘井楼(87岁)说,磙桥 ...

  • 记忆中的那些年收麦子的日子(二)

    那些年收麦子的日子 文/乡村农夫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现在正午收,我的记忆穿越了时空,确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打麦场上,那个时代农村几乎没什么机械化收割,只能靠传统的石磙碾轧,来解决脱粒问题,我们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打场

    乡村记忆--打场  文/游传化 打场也叫轧场或打麦,是午收季节给小麦脱粒的重要环节.过去,没有机械全靠人工收割小麦,为了便于运输,都要把割好的麦杆捆成捆,俗称"麦个子".     ...

  • 碾子:这种古老的“机器”只有农村才有,城里人大多数没见过

    碾子记忆 小时候常常会跟着爷爷的身后,绕着碾子转来转去,转晕了也不觉得累.有时候会把家里的牲口套上去,就这样一转就是一下午.如果是一个人去推碾子,还真的推不动,必须有驴或者马拉着才行. 在记忆中,这种 ...

  • 收割忙!

    这段不用看的文字,往下拉! 天像是一下子被提高了一房子,瓦蓝瓦蓝的.几块云朵像是被刻意地修栽过了,边缘整整齐齐,不经意地从头顶飘过.白杨树变成了一个毫不吝啬炫耀自己容颜的少妇,在一阵阵轻风过后摆动着自 ...

  • 过簿‖@李明君

    过  簿 作者:李明君 现在收割小麦一般都使用脱粒机,拖拉机连着收割机直接开进麦地里,前面收割后面装袋,麦杆粉碎就埋进地里了.但是,回想三十多年前收割小麦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时收割小麦,首先要看天 ...

  • 种传统种子农作物,来了数不清的臭皮匠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问题的严重后果,已经在最广大普通老百姓中显现出来了.这种不安全性造成的各种疾病,远远超过过去所讲的住房.教育.养老.就业四座大山.这四座大山,再怎么压,还能扛下去,房子买不起,蜗居啊 ...

  • 传统木匠的基本工具有哪些?

    曾有师者在读书一事上指点我说,年轻之时,少看工具书,多读人文书.起初还不能理解,人文书读来无味,工具书即学即用,遂好实用之书. 现在看来,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先把为人之道学好,方才实用.这就是我们中国 ...

  • 传统的农村谋生工具:锄头和镰刀

    锄头和镰刀,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农民最重要的谋生的工具,也是过去农业社会.农村和农民的最主要标志.在农村能有一把好使的锄头.一把锋利的镰刀,农民会非常珍惜,用上数十年也不舍丢弃.锄头和镰刀都是农耕文化 ...

  • 农村传统的驮运工具:驴鞍子

    驴鞍子是驴.骡.马皆用的驮运工具.主要是木.皮.棉的组合物,部件有鞍鞒.皮垫板.棉絮垫.辍胸带.尾揪带.盖尾和纣棍等. 鞍鞒为木质,是用两根鞍鞒.两根驮梁.四条鞍腿.两块驮板,榫铆套装订制而成.鞒梁为 ...

  • 传统的农村耕地工具:犁杖

    犁杖,用来耕地疏松土壤的工具.犁杖的部件有犁身.犁柱.犁辕.犁沿子.生铁铧与逼土器等.犁辕长1.5米左右,早期为木质,后改进为铁制. 犁杖的木料要选择榆木或柞木等材质比较坚硬结实的,犁杖的关键部件是约 ...

  • 传统的农家吹风工具:老风箱

    老风箱,也叫"风响",是传统农家的老家当,是大户人家生活的必需品.家庭生火做饭助燃的老风箱小一点,铁匠铺使用的风箱要大得多. 风箱是由木箱.活塞.拉柄.活门.出气孔组成,方方正正的 ...

  •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祖先就要供奉起来,供案成了寄托“工具”

    祭祀活动 家具作为房屋中日常起居必不可少的用品,起源很早,传说神农氏发明了席.床.茵褥,大禹制屏风,周公做帘,从古人由席地变为垂足的起居方式演变来看,与之相适应的传统家具经历了从低型到高型的转变.供案 ...

  • 炮制工具求证:传统麦冬“去心”的炮制工具?

    微信号:国药传承 首先感谢广大业界同仁对"求证"的积极回应,相关回复都已显示在原帖的回帖里,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期的业界看法和非常有参考意义的不同讨论结果. 传统认为,麦冬抽去心 ...

  • 智慧农业数字化工具与其在农作物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

    上个世纪中期,世界曾经爆发一次以农作物的矮杆化和化肥的广泛使用为基础的"绿色革命",那场革命极大的推进了世界粮食产量的供给,比如水稻单产在80年代末比70年代初提高了63%:这场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