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父亲的爱一直都在

一直以来,我并不喜欢我的父亲,甚至有点儿讨厌他。

我已经有几年没有回老家了,工作忙、女儿高考、疫情,似乎都是理由。再加上万里之遥,真不是想回就能回的距离,但我心里知道距离不是问题,阻断我回家之路的,又是什么呢?

每每有亲戚在电话中抱怨父亲的倔强,不肯搬到离医院更近的市中心、不肯出门旅游、舍不得花钱,我有时也会忍不住附和几句:“这人呢,真是越老越犟”,挂了电话,心里却又是一片茫然。

童年缺失的时光和记忆

直到上小学二年级,我才从姥姥家回到自己的家,关于童年的记忆中很难搜寻出父亲的影子,只能靠家人的讲述帮我织补,比如父亲的手很巧,给我做了很多玩具;比如父亲曾亲手为我焊制了一辆儿童手推车,我自己却一点儿都想不起来这辆手推车了。

8年不在父母身边,回家后环境和人都是陌生的,让我对姥爷姥姥的思念与日俱增。母亲说,我那时候的口头禅就是“我要回姥姥家,你们快点儿送我回去”。

姥姥家终是回不去了,姥姥中风了,生活不能自理,更别提照顾我了,这也是父母接我回到身边最主要的原因。回家后,我和母亲是容易亲近的,然而和父亲,却始终有点隔阂。

父母是双职工,人都非常勤劳朴实,母亲的手里始终拿着针线,一年到头织着全家人的毛衣。父亲更是全能,我家当时住的是单位分的平房,父亲自己盖起院子,又垒了两间房子作为我们姐妹俩的卧室。洁白的墙、光滑的水泥地、大大的窗户,看上去气派又整洁。

不仅如此,父亲还会做木工,家里的碗柜、橱柜都是父亲自己做的,上面的花格到现在看起来都很精致。因此父亲经常在下班后被人请去干活,父母的人缘也极好。

有这样能干的父母,按说我家的日子应特别滋润才是,可是我家似乎总是有点捉襟见肘。父母也总是精打细算过日子,有一次姥爷来看我,在商场要给我买条公主裙,父亲阴着脸死活不同意。一条裙子要花去父母半个月的工资,实在太贵,我也不舍得让姥爷花这个钱,可是父亲当时的神情让我记恨上了他。

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无意中看到父亲老家的来信,得知父亲竟然在老家还有两个孩子,只有十来岁的我,更加怀疑起自己的身世,心里除了想去找姥爷姥姥,还想过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

后来谜团渐渐揭开了,我是父亲亲生的,姐姐不是。这中间的故事说来话长,爸爸将姐姐和哥哥一起交由老家的大伯抚养,因此我家大部分的钱都寄回了老家,这才是家里总是缺钱的原因。

藏在岁月中的父爱与温情

大概只有自己人到中年,才能略微体会父亲这一生所受的磨难与煎熬。记忆中的父亲似乎从未年轻过,虽然他年轻时热衷习武,家中的院子里常摆着石锁和哑铃,父亲还常和来串门的人比划两下,他应当曾是个健硕的中年人。可我回忆起他时,在那些少有的温情画面中,他似乎已然是苍老的样子。

记得一个冬夜里,开完会回家的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桔子,剥开皮,一瓣一瓣喂给正在发热的我吃。还有一个冬天的下午,我送同学出门,挥手告别时,因天气太冷,我潮湿、温润的手牢牢黏在了院子的铁门上,我高呼着妈妈来帮我,父亲闻声而来,穿着拖鞋的他急得差点儿滑一跤。见多识广的父亲,马上从屋里端来一盆热水浇在了门上,我的手才从门上脱离开来。后来父亲又四处打听灵丹妙药,生怕我的手上因此留下疤痕。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我早上醒来睁开眼时,看见母亲对我温柔的笑着,手里递给我一张成绩单,原来父亲天不亮就去招生办排队打印成绩了。还有一次,只因我说了一句“爸爸做的根雕花架很好”,父亲就花了很大的力气,找来树根做花架。当有人看上我家里的花架,我想送一个给别人时,父亲只悠悠地说了一句:“以后怕是没力气做了,你还是留着吧。”

从小到大,父亲从未当面夸奖过我,只会说一句:“你能走多远,我们就帮你把路铺多长,剩下就只能看你自己的本事了。”一次我偶然听到亲戚聊天,说有一天父亲喝了点儿酒,没头没脑地说了句:“我家燕燕是个有出息的孩子。”这一句由别人转述的话,让我足足哭了半天。我这才知道,一直在父亲面前表现得有些倔强和叛逆的我,内心是多么渴望父亲的肯定。

我很少打电话给父亲,偶尔打电话给他,也是说不上两句话。起初是他嫌长途电话费太贵,后来是无话可说,现在是因为父亲的听力越来越不好了。当母亲告诉我,父亲好像有点儿老年痴呆症状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父亲是真的老了。

突然间,我很想念老父亲,我那不声不响、默默承受的老父亲。回望人生,我身上的坚韧、苦中作乐的精神和父亲如此相像,几乎所有的优良品质都来自父亲无言的教育。

原来,我也是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这个发现让我有种失而复得的惊喜,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幸而父亲还在,回家的路还在。也许,人终其一生,就是在不断找寻回家的路。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20日第4版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访问yuanben.io查询【129XLDA5】获取授权信息。

(0)

相关推荐

  • 清明了,那些逝去的亲友,你们在天上还好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似乎每逢清明,人们最容易想起的就是这句诗. 杜牧的这首七言绝句,流传之所以如此深远,怕是说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在清明祭祖扫墓,追思逝者的真切心境. 不然,也不必想要借酒 ...

  • 生母对6岁女儿热水浇头!喂猫粮:在专家呼吁放开三胎的前1天,真相让人不寒而栗

    愿你 心中有梦想 眼中有温柔 脑中有哲学 ● 作者 |张尼德普      ● 来源公号|正经婶儿 10月26日,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在最新发布的人口研究报告中称: "生育政策已被人为延误 ...

  • 87岁老妈妈一生坎坷经历!!!

    妈妈今年87岁啦!1933年生人.那个时候东北还是伪满洲国统治的,三个女儿.四个儿子.幸福满满!老爹去世15年啦! 妈妈从小没有了妈妈.是姥姥带大的妈妈!姥爷娶了后姥姥.经常对妈妈又打又骂,还不让妈妈 ...

  • 日本网友用谷歌街景看到过世7年的父亲:抽烟等母亲回家,众网友尝试后,惊呆了

    因为疫情在家无事可做 日本推特一网友用Google Earth看老家 结果意外看到了7年前去世的父亲 正在家门口等待妻子回家的景象 满心怀念的他 希望Google永远不要更新这张照片 左边这张是父亲在 ...

  • 总是梦到姥爷要带走我

    姥爷 先跟大家说一下我的背景,我小时候算是留守儿童,从3岁起在姥姥家长大.我上3年级起姥姥就去县城给舅舅看孩子去了.家里就剩我和姥爷还有老姥爷(姥爷的爸爸),老姥爷不跟我们一起住,因为老姥爷有两个儿子 ...

  • 母亲的故乡

    点击上方蓝字"时光如棉"关注我吧! 去年冬天我回山东,跟母亲的重感冒不期而遇. 她没日没夜地猛咳,吃药.打针,折腾八天才好.实在不放心她自己在家,决定不顾她的反对,送她去养老院过冬 ...

  • 第一次离开家---才世泽

    小时候生活的很幸福 ,每天生活在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日子里, 但等到上一年级的时候 ,我的一切的一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我老爸老妈都不是高学历, 他们深知知识学习有多么重要 .那时家里并不是富有的 ,但 ...

  • 少年说||桐桐(45):葡萄

        暑假,我吃着妈妈从老家带来的紫色略带一点酸味的葡萄.它有着紫色的外皮,像是圆圆的皮球.把皮剥开,就可以看见青色的果肉,一口咬下去一股酸甜葡萄汁在嘴里荡漾开来.老家的葡萄不像买来的葡萄那样甜,而 ...

  • 爱过也都成了过客

    失落的心,总是藏着无奈,爱情是一种疲惫,也是一种受伤,是人生的冷漠,也是最后的凄凉,爱情如此卑微,只是受伤的心,擦去最后的情,鼓舞一个人的时间. 等你的时候,你在远方,看你的时候,你不在身边,这个世界 ...

  • 爱与被爱,都是真诚,都是幸运

    ◆ ◆ ◆ 文丨杨爱华 春天的某个清晨,阳光明媚,小洋芋拉着我的手,指着往池边,吖吖的说,鱼,鱼,鱼.是的,小区的观景池,放养了数尾金鱼,之前带他看过,不曾想才一岁多仅仅会说少许单音字的他,居然能记住 ...

  • 你脏了, 再爱, 我都不要

    我和顾琪,坐在这个背靠树荫的凳子上,已经差不多半小时了. 结合了各种因素,才找了这个位置,虽然隔着有点远,但是仔细点,还是不会错过每一个进5号楼的人. 我倒是没事,主要是顾琪,怀着孕,实在是不能蹲着等 ...

  • 自带长寿基因的10种食物,爱不爱都吃点!

    长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节制欲望.生活规律,也需要饮食有度,三餐准时.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每个吃货都必修的"美食"! 1 苹果 每日吃一个苹果,可以大幅 ...

  • 成年人的爱,都在床上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良辰声音 简易心理学ID:xinli01 在<欲望都市>中,姗曼莎说: "我们在床上表现如何,就表示我们生活过的如何."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爱不爱 ...

  • 《云边有个小卖部》:故乡与爱,都很奢侈

    《云边有个小卖部》:故乡与爱,都很奢侈

  • 男女间的爱,都在床上

    夜听七七 每天带你读书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看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丨陌言 来源丨陌言大叔(ID: moyandashu) 男女间的爱,都会蜷缩在一张小小的床上. 当你对爱情产生迷茫的 ...

  • 男人的爱,都表现在主动里

    有一些女人喜欢上了一个男人之后,男人对自己不太主动了,女人就会觉得可能这个男人有所顾虑,自己依然可以去等待. 我曾经有两段感情,在第一段感情当中有一个男人经常接近我,但是从来都不会主动追求我.在这个时 ...

  • 拆迁款被孩子花光!父亲:“我一辈子都赚不了这么多钱!”

    - 1 - 10多万元不翼而飞 银行账单发现蹊跷 儿子捕鱼游戏内疯狂充值 豪充16万元家庭陷困境 5月15日下午,株洲的刘先生因为家中建房需要支付建材费用,来到银行取钱时被告知,银行卡里面只有140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