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

本文在一鉴斋新浪博客中名为《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四)》。

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在晚明及清初时期,是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的一款小家具,是明式家具小书案的一种独特形式。这类小案常见的款式有两类,一种是牙头有修饰,一种是素牙头,两者显著区别表现在夹头榫牙头上。在这两类基础上,会因长宽比的不同,屉板与面板空间不同,四足叉度的不同,衍生出各种不尽相同的款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在香港“留馀斋”及“嘉木堂”均展示过多款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大同小异,各有千秋。

笔者这件是定制高仿款,原物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馆藏于湖州博物馆。湖州博物馆原本没有馆藏的明式家具,由于近年陈梦家先生藏明式家具辗转藏于湖州博物馆,因此继上海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苏作博物馆之后,湖州博物馆也成为拥有丰富明式家具馆藏的博物馆。读到此处,可能有朋友会提醒说还有xx博物馆也有大量“明式“家具,我想说的是那些只能算作民俗家具。关于这个话题,笔者将在后期的文章中作阐述,在此先说一句,千万别将民俗家具与明式家具相混淆。

这件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长67厘米,宽38.8厘米,高81.5厘米,形体小巧,造型简洁,无任何累赘,不见半点虚饰,完美的形象和不同凡响的气质,一览无余地体现出古时文人的造物观念和审美意趣。

夹头榫的案形结构,是古典家具中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其结构是受到中国古代建筑当中大木梁架构的影响。夹头榫结构灵感来自大木梁架构的自柱头开口,中夹绰幕的启发,大约出现在晚唐、五代之际。

到宋代的时候,夹头榫桌案被广泛地使用。在宋代和明代的绘画作品中,也常常能见到这种结构的桌案。

从古至今,此类小平头案的用途非常广泛,在画作中,在图片案例,在实际生活中都能看到,它使用方便灵活,用途广泛,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可放在椅边作小茶桌、小书桌之用,或两椅之间作为茶几,或置于罗汉床、榻边搁置物品,也可如古画中那样置于琴桌边辅助放置物品等等,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对于此款小平头案,主人可凭个人喜好随意搭配,灵活的方式总能造出不同的景致,给生活添几分雅性,因此,这类小案子笔者甚是钟爱,家中备有多款,各有各的用处。

下图是笔者的另一款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使用方案。

笔者用作为茶几、小书桌的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

小平头案旁搭配的是一件高背南官幔椅,其造型一样的简洁素雅。

一鉴斋书房中,两张四出头官帽椅之间做茶几的是一件卷云纹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

在欧美及香港地区明式家具收藏者的空间,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的运用案例也很常见。

下图为原安思远公寓里类似小案的辅助放置物品的陈设方案,用到小平头案。

下面两图是“留馀斋”类似款带屉板小平头案的实用案例。值得一提的是,小案两边设置的坐具不一。它们没有成双成对,单件或者不同款式的一样一件搭配,不拘泥,不单调,不呆板,很有味道。明式家具单件使用,不需要成对、成套使用是明式家具的一个很突出、很优秀的特点。关于这一点也会在后期的文章中涉及。

马克斯家中陈设方案,小案置于墙边,放置物品,起陈设点缀作用。

今天,谈到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因为它安全回家,因为对于它的使用蛮有心得。在明式家具众多款式中,它是非常小巧实用的一款家具。

”一鉴斋“新浪博客中有关明式家具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一鉴斋“微信公众号自2016年6月1日 开通后,明式家具的话题谈及不多。一直想以不同于博客的方式来切入,但始终没有完全想好,今天借写这款小平头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期 的“一鉴斋”微信公众号中,会陆续涉及有关明式家具的话题,谈谈自己对于明式家具体的一点点体会,希望大家在留言中和我一起分享交流!

参考阅读:

明式家具的时尚性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一)—— 时代背景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二)—— 文人参与手工业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三)—— 文人雅趣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四)—— 文人家具(上)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五)—— 文人家具(下)

你不知道的秘密

南漆北蜡

浅谈古今珍贵硬木用材概念的差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