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临时工值得可怜吗?(一)
马桥风雨录
2013年,冬天,我正式离开了马桥。
像大多数打工者一样。怎么来的,就怎么走的。
临走的那天傍晚,北风吹的脸颊生疼。从商业街走到凉水河。看了一眼最后的马桥!我想,我可能再也不回来了。
那天,地铁经过亦庄桥时,我望了一眼夕阳,很红。那年的北京雾霾。不是很重!
(一)初识刘彬
2012年,秋。我19岁。辞去了老家兰州的工作。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孤身一人拎着行李。就坐上了兰州直达北京的火车。有点激动,却也有点担心。激动,是第一次去首都大城市。担心,是因为第一次一个人来陌生的城市。那种激动与惶恐交织的心情。直到现在也无法忘记!
到北京两天后,我通过木樨园的一家中介。被派送到马驹桥,我以为。她们会给我安排工作。到后来才知道,这只是中介与中介一种的互相利益!那边收了我的钱,被遣送到这边的中介。而这边的中介,又收了我钱作为工作的中介费。就这样,还没上班,自己就还剩下不到几百块钱。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无休止的面试。哪里的待遇好就去哪里。从周一到周五,大大小小的工厂,都去了遍,京东方,诺兰特,三洋…………
可能是挑花了眼,每天面试。却总找不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断断续续十天左右,还没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到后来才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这是来马桥找工作所有人的通病。
就这样!钱一点点花光。我却还没有工作。每天房费与饭钱,使我迫切想找一份能马上给钱的工作,就这样,我认识了再商业街开中介的刘彬。
刘彬是哈尔滨人,早年间再老家买烧烤。,只比我大四岁,但他那种为人处事的圆滑,深深令我折服。因为他的思想与处事的方式完全跟他23岁的年龄不匹配,他就像一个再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十的老手一样。用老谋深算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
刘彬是在一次面试的时候认识的我,我性格比较内向,平常不善与人交谈。那次在中介他念到我的名字的时候。看了我一眼,莫名其妙的问了我一句:哥们你当过兵吧。可能他看着我身材比较壮实。就以为我当过兵。而那天,我却莫名其妙的也答应了一句:嗯,是的!
就这样,在那个微信还没有普及的2012年,我们便相互留了号码与QQ.!
和刘彬的相识,我不知道是对是错,如果非要有个结论,我想,我就不应该来北京,也不应该认识他,因为。从认识他的2012年到2013年间,因为他的影响,我进过派出所,打过架。也跟他一起坑过人。直到后来,唯一一个用心谈过的女朋友也离我而去。
(2)黄若军的人生价值观
二零一二年九月份,我身上还有二百多块钱。可此时的我,已经不想在找工作了。刘彬对我说,跟着他干,临时工比正式工更赚钱。
此时,我已经从小旅馆搬到了刘彬安排的中介所宿舍,而我,也成了刘彬中介所的一员。比起工厂无聊枯燥的工作,我想,我更喜欢中介这种新模式的工作。
我佩服刘斌,他的人脉果真很强,有点像梁山的宋江,关系四通八达。黄若军是我在中介的第二天认识的。
黄若军是山东人,比我大一岁,11年年底刚退伍,是一个真真实实的退伍的军人。有着山东人固有的壮实与硬朗。同时也有着同龄人不具备的气质,可能,这种气质是受部队所感染。至少,我这个在刘彬眼里的“退伍军人”是根本不具备的。
但是,黄若军的虚荣,与对年轻人的该过一个什么样生活的定义,已经到了一种畸形的状态。再那个一日三餐都难的日子里,每天在商业街的美发会所洗个头是必须的,即使身上的钱只够吃一顿快餐,那也要去搓个背,洗个澡。稍微有点钱就去买衣服,买鞋。买墨镜。总之,黄若军经常说,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价值,不能丢份。
而正因为他这种每天洗头,搓背才能体现年轻人价值的体现,到中介刚上班的第二天晚上,我的一百块钱就已经以好哥们要互相帮助的借口,被他借走了,与其说是借,不如说是拿,因为他压根就没跟我还过,哪怕是后来傍上了一个有点存款的厂妹,也没跟我提到借我的任何钱。
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的一种体现。但后来,我只觉得这是一种病态的虚荣。
二零一二年九月底,我正式成为了刘彬中介所的一员,而我的工作,是负责在街上招聘。黄若军负责临时工的带班。刘彬依靠丰富的人脉资源与独到的社会经验,负责在开发区大大小小的工厂联系活,什么活都有,临时工,保安,开卡员。。。。甚至是卖血。只要能赚钱的工作。没有不干的,用刘彬的话说:管他什么呢?谁会跟钱过不去,只要不犯法,干就行了。
可是,他错了,有些工作,确实看着挺挣钱的。但是,绝对不能干,干了,就要负责任。而且是用沉重的代价来负责。
2012年10月份,我领到了在刘彬中介所的第一份工资,4200元,确实这是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的工资,2012年,我19岁,我记得我那时候在兰州的工资才1600元,而北京。大多数月工资在两千左右,而我只在刘彬中介所干了半月之多,就拿到了普通工资的两倍之多,确实让我高兴了一把。
那天,我们三个去了玉林烤鸭店,点了三只烤鸭。两瓶白酒,那晚,我喝的很醉,也确实很高兴。黄若军说:年轻人就该来这种地方消费。刘彬说:以后机会多的是。我忘了一眼窗外夜幕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会的,一定会的。以后肯定天天来这里。
那晚,我们三个共消费了两千多块钱,用黄若军的话说:钱是***,没有咱在赚”。
年轻,不就是要享受生活吗?
享受生活,不能丢份。这是黄若军对年轻的理解。
对,要趁着年轻。要享受生活。
那晚,从玉林烤鸭店出来后,我们三个去了旁边的按摩会所。黄若军说,他想来这里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