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治 应对耳鸣8秘方

  :

  第一章:中医辩治 应对耳鸣8秘方

  第二章:干眼症的中医辩治

  第三章:中医辩治 治消化性溃疡方

耳鸣每个人可能都感觉过,偶尔一两次的耳鸣并不必担心,可是如果长期耳鸣则有失聪的可能!耳鸣的原因及治疗有什么?中医养生都有什么治病秘方呢?

  中医辩治 应对耳鸣8秘方

  耳鸣即耳中有叫声,或耳如蝉叫,或如激水之响,或如钟鸣,均为患者的自觉症状。在排除器质性病变时,中医分外感与内伤,具体辨治如下。

  风热侵袭

  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侵袭肺卫.所致。一侧或双侧耳呜,鼻塞流涕,咳嗽,咯黄痰,头痛发热,心烦口渴,耳闭闷热,舌红、苔黄,脉浮数。治疗宜疏风清热,药用银翘散加知母、生石膏、瓜蒌皮、黄芩。

  肝阳上亢

  多因肝阴不足,阳气过旺,上阻耳窍所致。耳鸣时经时重,头痛头胀,胁胀口苦,嗳气呕恶,两目干涩,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治疗宜平肝潜阳,药用镇肝熄风汤加黄芩、炒栀子、合欢皮、瓜蒌仁、牡丹皮。

  肝血亏虚

  多因气血化源不足,或失血,或久病耗伤阴血。耳鸣如蝉,神疲乏力,胁胀隐痛,失眠眠多梦,目涩流泪,视物昏花,头目眩晕,舌淡、苔少,脉沉细。治疗宜滋肝养血,药用四物汤加木瓜、酸枣仁、天门冬、黄精、甘草。

  肾阴不足

  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鸣声如蝉,入夜尤甚,腰膝无力,五心烦热,或盗汗失眠,咽干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宜滋阴补肾,药用左归丸加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制首乌。

  肾阳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或操劳过度,或久病迁延。耳呜时作,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多清长,倦怠乏力,纳少便。溏,或阳痿遗精,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弱。冶疗宜温补肾阳,药用肾气丸加补骨脂、杜仲、龙骨、牡蛎、磁石、芡实、桑寄生、仙茅。

  脾虚失运

  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经脉失养,见耳鸣日久,鸣声或强或弱,伴精神不振,短气乏力,纳差腹胀,大便不实,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舌体胖有齿痕,脉沉缓或沉弱。治疗宜健脾益气,药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芍药、菖蒲、远志、川芎、葛根一、白芷。

  痰火上扰

  素体痰湿较多,或嗜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日久化热,上扰清窍。耳内轰鸣,听力下降,耳闭而闷,头昏而沉,胸脘痞满,呕恶少食,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疗宜涤痰清火,药用温胆汤如黄芩、黄连、郁金、瓜篓皮、桔梗。

  瘀血内阻

  情志不遂。或外伤,或气滞血瘀,清阳不升,致清窍失养而耳鸣突发,伴头昏头痛,乏力气短,或寒热交作,舌苔薄白或黄、质暗有瘀斑,脉沉或涩。治疗宜行气活血,药用血府逐瘀汤加郁金、葛根、秦艽、白芍药、桑椹、又贞子。

  干眼症的中医辩治

  泪水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度,从而会导致一些用眼多的学生、白领或老年人出现眼干涩;异物感、疲劳,甚至痛而畏光、干红等症状。这些症状称干眼,即干燥性角结膜炎,中医称为“白涩症”。中医认为:“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故“白涩症”应从人体五脏方面辨证施治。

  心火旺

  症见眼干涩,伴有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口喝、小便赤涩,舌尖红赤、苔黄脉数,甚至吐血、衄血、尿血等。治宜清心泻火。方用生地20克,菊花、麦冬、决明子各l5克,黄芩、黄连、甘草、蒲公英、栀子各l0克,木通6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1剂。

  心阴虚

  症见眼干涩,多伴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消瘦、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滋阴养血。方用生地、太子参、茯神、远志、桔梗、当归、柏子仁(捣碎)、酸枣仁(捣碎)、天门冬、麦门冬、菊花、决明子各15克,丹参、知母、五味子各10克,甘草5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1 剂。

  肝火旺

  症见眼干涩,伴有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耳鸣、急躁易怒、胸胁疼痛、便秘、尿黄、脉弦数。治则清肝泻火。方用生地20克,龙胆草、菊花、麦门冬、决明子、当归、柴胡各15克,黄芩、栀子、蒲公英各10克,木通6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1剂。

  肺阴不足

  症见眼干涩,伴有咽干鼻燥、干咳少痰、盗汗、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润肺。方用百合、麦门冬、天门冬、决明子、沙参、太子参、生地、熟地、玄参、川贝母、菊花各12克,当归、枇杷叶、白芍各10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1剂。

  肾阴不足

  症见眼干涩,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疼痛、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方用山药30克,山萸肉、菊花、决明子、麦冬、茯苓、生地各15克,丹皮、泽泻各10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1剂。

  胃虚火

  症见眼干涩,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满闷、腹胀、便秘、胃隐痛、咽干口燥、食少、舌红少津少苔、脉弦细。治宜滋养胃阴。方用生地20克,沙参、麦门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各15克,白芍、甘草、石斛、玉竹、火麻仁、瓜萎仁、菊花、决明子各12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1剂。

  中医辩治 治消化性溃疡方

  方药:黄芪、党参各30克,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厚朴、赤芍各15克,白术12克,蒲公英25克,黄连6克,小茴香5克,煅瓦楞子30克。根据实际病情,适当加减。每天1剂,水煎3次混合,分3次温服。

  主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气虚瘀热型。同时避免粗粮、油炸食品,过冷、过热、辛辣及低糖饮食,禁用损伤胃黏膜的非甾体类消炎药。

  功效:益气化瘀、清热燥湿。

  疗效:80例临床结果,本方治愈率为76.6%,对照组为26.6%。

  结语:如果你常有耳鸣、眼睛干涩等症状,不妨试中医药方吧,它不仅药到病除,对拔除病根也超级管用!(文章原载于《益寿文摘》,刊号:2012.02,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相关推荐

  • 良药 | 用它来泡茶,小用清肝明目、大用降压降脂、润肠通便!

    很多老年人开始出现血压升高,便秘加剧,甚至还会肝病缠身,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其实情况就在变得危险,但你知道吗?有一种中药配方即可以滋补肝肾.又能降脂降压,还可以顺肠通便,它就是决明子!   决明子最开始 ...

  • 48、决明子(甘苦咸平,泻肝明目,头风头痛)

    原文: 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轻身.生川泽. 注解: 1.决明子:甘苦咸平,泻肝明目,能补肝虚泻肝经风热. 2.炒熟泡茶对眼睛好,泻肝明目,主青盲,也益精.主头风头痛, ...

  • 中医治疗白内障10个民间小偏方

    白内障是因晶状体变混浊引起视力下降或丧失的一种常见眼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是常见的致盲原因.初期视物模糊,眼前有黑点或黑影,视力逐渐下降,最后可发展为视力仅有光感. 本 ...

  • 中医辩治慢性支气管炎秘方(16首)

    中医辩治慢性支气管炎秘方(16首)临床应用多年,疗效可靠! 仲景之方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 ...

  • 读十五首医案,学十五种中医辩治尿频方法

    艾国医 公众号 按:尿频一证,临床比较常见,但大多医者多宗肾司二便之理,治疗大都以名方缩泉丸(乌药.山药.益智仁)为基本方法,然后佐以金樱子.芡实.补骨脂等补肾收涩之药,或六味地黄之剂,时效时不效,此 ...

  • 经常足跟痛?中医辩治让你告别足跟痛!

    足跟痛的原因 足跟痛:又称脚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腎阴虑.痰湿.血执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亏虚,筋骨失 ...

  • 脑梗塞的中医辩治

    本病按证候特点属中医"中风"范畴,但从病位.病性分析,与"留血"."血脉凝泣"."肝阳"."肝风"等 ...

  • 老中医提供治少年白头的秘方

    少白发,年纪轻轻就有很多白头发,肯定很是苦恼,那这种早老性白发病怎么治疗那?青年长白头发是血液病吗?大家肯定很想治疗如何根治,下面是由老中医提供的祖传秘方,仅供大家参考. 秘方1 组方:生地黄.熟地黄 ...

  • 身体痒痒的中医辩治

    身体痒痒的中医辩治 来源:<<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散人方前:这里叙述了斑疹的不同起因以及不同治疗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按风疹治疗.细分了斑疹的表里内外的症状和诊法,是初学医者学 ...

  • 暑瘵与痨瘵咳血潮热的中医辩治

    注:此篇适合医者及有一定程度中医知识读者学习,故不作译文. 一.暑瘵(夏天因气候炎热所患的咳血症状) 概述:暑瘵者,骤然吐血衄血,头目不清,烦热口渴,咳嗽气喘, 脉象浮取则洪,中取则空,沉取复有.此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