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有一个秘密武器,轻易不出手,一出手必定惊天动地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哪位功高盖世的开国将帅,而是一头“牛”。
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牛,而是一门在当时新四军里非常罕见的13式75毫米山炮。

那是在1940年的曹甸战役中,新四军从国民党军顽固派韩德勤那里缴获的。
新四军战士缴获这门山炮时,几乎就是个废物,方向盘没了,瞄准镜断了,标尺更是没了影,但新四军的武器都很落后,能有这门废炮也非常开心了,军部就决定把这台废炮交给第一师师长粟裕,说粟裕一定能让它起死回生。
粟裕接到命令后,立刻从师里调来30名老兵,成立直属师部的山炮排。可是,这些老兵都没当过炮兵,谁也不会玩这家伙,怎么办?粟裕就去查档案,看谁有过炮兵的经历。
还别说,粟裕真找到这么一个人,他叫马腾云,当时是抗日大学第5分校的文印员。一个文印员怎么会是炮兵?原来,这个马腾云以前是东北军的,就在炮兵旅任职,粟裕就直接点名,让他来出任一师直属山炮排排长。

大家在维护山炮的时候,有很多老百姓围观,说这家伙真壮实,就像一头老黄牛。于是,“老黄牛”这个称呼就叫开了。粟裕还给大家鼓劲说:“咱们有了第一头老黄牛,就会有第二头、第三头,甚至第一百头!”
由于第一师只有这么一个大家伙,大家都把它当成了宝贝,因为暂时用不上,师部就弄来几口大棺村,大家把山炮拆了,零件包好,装在棺材里,天黑的时候藏在当地老百姓的院里,神不知鬼不觉。
粟裕考虑过把炮埋在地下,但怕很容易生锈,就从东海边弄来一条大船,当地人称为花脚船,把山炮装好,放在船上。平时山炮连(排升连)的训练就在附近的海边,相对比较安全。
当时缴获山炮时,还有80发炮弹,非常珍贵,粟裕专门下令:“没有师部的批准,谁也不能使用一颗炮弹。”

但1942年2月的一天,山炮连在海上碰到一股海匪,更不巧的是,当天海水退潮,花脚船没来得及撤,像大鲸鱼一样在海滩搁了浅。匪船发现了“猎物”,都围了上来。
连长马腾云决定用炮轰,有的同志觉得没上报粟裕师长,这能行吗?马腾云说,现在再汇报来不及了,总不能让土匪把炮给劫走!给老子狠狠地轰,出了事算我的!
大家赶紧从船舱里把山炮拉出来,把炮头对准匪船。山炮没有瞄准器,马腾云说平时不打步枪吗?就用步枪的打法!别管三七二十一,对准匪船轰就行了!
这是老黄牛的第一次实弹轰炸,匪船被炸得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地逃走了。
粟裕听说此事后,不但没追究,还表扬山炮连临机应变,但最后还是那句话:“下不为例,打一颗炮弹也要经过师部同意。”

老黄牛开始用于实战,屡立战功,但也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山炮连平时用老黄牛训练,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战场上万一哑火怎么办?战士们还真有办法,他们按着老黄牛的模样尺寸,竟然用木头仿造了两头非常逼真的假黄牛,用于训练。别说自己人容易弄混,就是国民党军发现了,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抗日战争结束后,苏中有一部分日军拒绝向新四军投降,粟裕大怒,说,派老黄牛上,就不信他们还能硬得过老黄牛!老黄牛被连夜运过来,让“有经验”的炮兵用细草当瞄准器,对着鬼子的炮楼就是猛轰。
三发炮弹,端掉了鬼子三个炮楼,大获全胜!
就这样,老黄牛一会儿变成一堆零件,一会儿变成钢铁大炮,简直成了变形金刚,也成了粟裕的一件秘密武器,威震敌胆。
直到1947年,由于解放军的连连胜利,缴获了大量火炮,老黄牛这才退居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