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交圈儿”

学生演讲,谈到了家长嘱咐自己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都是一些励志的话。没想到,最后话锋一转,说学校里有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多交几个朋友,跟什么人在一起,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圈子很重要。

听起来有点雷人。

跟有钱人家的孩子在一起,就成了“有钱人”?照这个逻辑推,应该是跟有钱人家的孩子在一起,就成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可这怎么可能?

我想,家长的意思应该是让孩子跟好的家庭的孩子在一起,能跟别人学到更多的优秀品质。好的家庭里的孩子可能有更丰富的经历,接触过更多层面的东西,在许多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跟他们在一起,能受到一些好的影响。

可是,家长的话,是没有表达到位,还是孩子自己的理解不到位?说出来,就有了一些不是滋味的东西。阶层的划分似乎不该出现在这里,更不应该仅仅以财富为标准,或者不要以家庭为标准。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是可以学习的对象,每一个人的优点都是应该学习的内容。如果如此狭隘地定义交往的范围,势必不会有好的发展。

现在有一种很时髦的言论叫“寒门难出贵子”,列举出的种种现状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有些问题经不起推敲。其对“贵子”的定义,更多地理解为获得的财富,把人的成功与否定位于获得的财富多少。就连一些媒体的宣传,也把成功狭义化了,似乎财富成了成功的代名词。我们不反对财富,也不是酸葡萄心理,成功的标准更应该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对国家、社会做出的贡献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财富只是成功的一个方面,不能无限地放大,到最后只看到钱了。许多人不计名利,为国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是甘守清贫,高风亮节,成为道德模范,难道高贵的精神就不是“贵子”?相反的,那些为富不仁之人,尽管身价不菲,可其“贵”又在哪里?价值观的扭曲,不该漫延到孩子身上。

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好的家庭可能会提供更好的条件,孩子的发展可能少一些波折,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仅仅立足于财富的角度,少了修养的熏陶,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些坑爹的孩子,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反思。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尽管条件有限,只要自己努力,同样能获得知识,修养品德,同样有好的发展。多少寒门贵子,让人心生崇敬。

孩子的心,真,纯,孩子成长的过程要小心呵护,切不可以成人的心机熏染孩子的心理,把世间的污垢当成金科玉律。

我们承认人脉的重要性,在人情还大于理性的社会里,人脉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像一张网,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必要时,就可大开方便之门。有一个相声节目,说的就是“交圈儿”之事,人情关系错综复杂,互相利用,牟取私利,败坏了社会风气。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把孩子完全限定在所谓的“象牙塔”里,也没有办法不让孩子了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一定要有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要远远地胜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更多地注重说教,家庭教育更多的是身教,学校教育的成果,有时在家庭教育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再加上社会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收效更会大打折扣。教育本来就不是孤立的,要靠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否则,教育将会走向泥潭。

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圈儿”,该进入什么样的“圈儿”真的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这关系到一个人成长的方向和结果。古人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如果不分“朱”“墨”乱近,到头来,只能自食苦果。当然,做人不能太世故,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地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学会真正得体地为人处世,才是正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