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四)
相关推荐
-
麻黄的功效及临床运用
古代本草记载麻黄去节使用.在理论上这是有一定根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麻黄含多种麻黄型生物碱,主要在茎的节间,尤其在髓部.节中所含生物碱类型与节间相同,但含量较少,约为节间的1/3,但节中的伪麻 ...
-
远怀说伤寒(28)——条文卅八
昨天 中医随笔 第104篇 文章字数: 阅读时间: 条文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按:本条 ...
-
【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0---41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0---41 文/敏敏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第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 ...
-
【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文/敏敏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第33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这一条是承上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汇方(十四)
方名: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 麻仁丸 桃仁承气汤 抵挡汤丸 三一承气汤 黄龙汤 方歌 小承大黄同枳朴,加硝即是大承方. 麻仁小承麻杏芍,桃仁调胃桂枝长. 抵挡汤丸分微甚,俱用桃黄水蛭虻. 三承合一名三一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27)两感
两感 82 两感 一日太阳少阴病, 头痛口干渴而烦. 二日阳明太阴病, 满不欲食身热谵. 三日少阳厥阴病, 耳聋囊缩厥逆寒, 水浆不入神昏冒, 六日气尽命难全. [注]两感者,脏腑表里同病也.一日, ...
-
蔡长福:解读《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明病节选)
膀胱经散出来的热量,人一不怕苦,二不怕冷,这个人活的自在潇洒,吃什么都香,喘气都觉的心里舒服. 放屁多不是个好事,多了是大病. 这个屁是怎么来的,就是感冒没治好,误治了.伤寒论开篇就讲太阳病,&quo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五)
方名: 麻黄加术汤 三拗汤 麻杏石甘汤 方歌 麻黄加术风湿痛,三拗去桂喘风寒. 加膏麻杏石甘汤,外寒内热喘收功. 方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炙甘草一两.杏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六)
方名: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方歌 麻黄细辛附子汤,减辛加草甘草汤. 两感太阳少阴证,能发表水里寒凉. 方剂 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麻黄二两(去节).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七)
方名: 小青龙汤 附子汤 真武汤 方歌 桂芍干姜辛半味,麻黄甘草小青龙. 附子术附参芍苓,真武无参有姜生. 方剂 小青龙汤<伤寒论>: 桂枝(去皮)三两 味辛热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干姜三两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八)
方名: 干姜附子汤 白通汤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 理中汤 桂枝人参汤 附子理中汤 治中汤 方歌 姜附加葱白通剂,更加尿胆治格阳. 加草四逆葱通脉,加参茯苓四逆方. 理中参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九)
方名: 五苓散 春泽汤 五苓甘露饮 苍附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 胃苓汤 方歌 五苓停水尿不利,內蓄膀胱外太阳. 二苓泽术桂分用,虚渴加参春泽汤. 甘露寒水膏滑入,苍附内寒附子苍. 茵陈发黄小便涩,食泻合胃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十)
方名: 栀子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栀子豉加大黄汤 栀子干姜汤 栀子厚朴汤 方歌 栀豉加草加生姜,枳实栀豉加大黄, 去豉栀子干姜入,枳朴栀子厚朴汤. 方剂 栀子豉汤.栀子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