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6条解密

(0)

相关推荐

  • (二)调胃承气汤——胃家实证,潮热便结,大便不通

    (二)调胃承气汤——胃家实证,潮热便结,大便不通

  • 【原】《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47-48

    三:麻桂合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 分析:太阳病,已经七八天了,如果正气足,外感病是已经好了的,如果没有好,这个时候考虑是不是正气不足,病的传变就是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会冷,一会热,热多---正气足,寒多-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了理中丸与附子理丸的临床的应用如何来鉴别,这一节我们来讨论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用量,用多少是最合适的?或者说,临床上我们用附子的用量一般是多少? 我们经常用着用着就忘了原方的用量到底是多大了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5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这一条我跟胡老有点不同的理解.胡老解释"其气上冲",是病家感觉有气"从小腹往胸上冲&quo ...

  • 郝万山讲伤寒论11桂枝汤适应证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十一讲 桂枝汤的适应证 桂枝汤的第一个适应证,太阳中风证 桂枝汤的第二个适应证就是指,凡是太阳病,不管是已经治疗过,还是没有治疗过,只要见到了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的,就用桂枝汤.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6条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

  • (12)《伤寒论》第四十一条解密

    关键词:肺胃寒饮证,小青龙汤. <伤寒论>第四十一条原文: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而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文意:伤寒:一级诊断病名,意为外感病:三八.三九 ...

  • 伤寒论 第三条解密

    第三条: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疼?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解密:(一),文意.此条是太阳病分辨的第二条,辨太阳伤寒病 .上条,太阳伤风. 病,"发热" ...

  • 《伤寒论》第二条解密

    <伤寒论>第二条解密 第二条: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 脉缓者,名为中风. 解密:❤️(一),文意.此条是对太阳病分辨的太阳伤风病. 发热:是病人的感觉症状-周身有洪热感,不是现代 ...

  • 【刘绍武《三部六病讲座》:伤寒论第16条】

    刘绍武<三部六病讲座> <伤寒论>第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观其脉证:先看病人的脉及了解病人的症状,是对一切疾病所言的. 知犯何逆:根据病情分析,找出疾病的机理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15,16条

    今日学习 <伤寒论>第15条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今日学习 太阳病,下之后,太阳病为什么用下法呢,当时病是不单一,而且是大便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6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6条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 ...

  • 中医经典《伤寒论》白话讲解第16条-第20条(中文字幕)

    中医经典《伤寒论》白话讲解第16条-第20条(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