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人的“最后一站”

本文节选自

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

作者丨段兆顺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普洱是茶人的最后一站”这句话不知不觉在茶圈里流传许久了。如果说品中国茶是一段美妙的生命旅程,那么,许多人或许是从绿茶和红茶入手,一路行来,偶遇白茶的清新、黑茶的健康、岩茶的多变,走走停停,一直到遇见普洱茶,似乎真的来到了可以长久驻留的终点站。

这不是普洱茶行业的自满自得,而是普洱茶深邃、丰富的特性所决定。正如作者所言,“或许在所有茶类中,只有普洱茶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口感的消费群体。这是一个其他茶类难以企及,无法复制的世界。我们可以品尝新茶的鲜爽与撞击力,也可以感受老茶的陈韵与厚重,熟茶的醇和与爽滑……再加上不同产区之间口感上的多样性,普洱茶的世界充满谜一样的精彩。”

十多年前,我不喝普洱茶,准确地说是没有喝过普洱茶。尽管,我的茶龄比我的年龄小不了几岁。
不只我没喝过普洱茶,那时身边所熟知的人基本都是不喝普洱茶的,甚至连普洱茶是什么都没听说过。实际上,当2006年、2007年普洱茶在珠三角开始大热的时候,许多云南人是懵圈的,不知道普洱茶到底是什么。直到有一天,当一位朋友拿着饼茶说这是普洱茶时,才恍然知晓,原来这长得黑不溜秋叶子粗老还不好掰开的就是普洱茶啊……
短短十余年间,普洱茶早已逆袭地又一次“名满天下”,以新的姿态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从一个地方性的默默无名的茶类,成为追捧者甚众的明星茶类。是因为普洱茶特立独行的个性,带给我们无数种与茶相关的美好生活,更是因为,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
这话似乎说得有些满,却是由普洱茶特立独行的个性所赋予的。普洱茶可以高雅却不矫情,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正如明代谢肇淛在《滇略》中所记载的:“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可俗可雅、种类繁多的普洱茶,完全满足了社会各个层面对茶的需求。
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茶正式被列为贡茶走进了紫禁城的深宫大院,一直到光绪三十年(1908年)。据《清代贡茶研究》记载,这200年间每年都有大量的普洱茶从云南被运到京城,而且大多数年份普洱茶的进贡量都位居各茶类之首。普洱贡茶不仅大量用于宫廷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被用在祭祀、医药、赏赐、礼品等方面,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使团。
这段贡茶史,让普洱茶从粗枝大叶、默默无闻,迅速站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时间,作为贡茶走进清宫的普洱茶,还因消食化物、解油腻等功效而“名重京师”,受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寻常百姓的热捧。
普洱茶的生、熟、新、老之分,则把我们带入一个深邃的普洱茶世界。或许在所有茶类中,只有普洱茶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口感的消费群体。这是一个其他茶类难以企及,无法复制的世界。我们可以品尝新茶的鲜爽与撞击力,也可以感受老茶的陈韵与厚重,熟茶的醇和与爽滑……再加上不同产区之间口感上的多样性,普洱茶的世界充满谜一样的精彩。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对一款茶后期转化的效果,足以让我们用无尽的牵挂与期待去守候。普洱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当其被从茶树上采摘下来,进而被压成茶饼的那一刻起,就开启了另一段旅程,在不断地转化中升华着自己的生命。
伴随着这种升华的是普洱茶的香气、汤色、滋味都在不断地变化,而这正是普洱茶最为让人着迷的地方。刚生产出来的普洱生茶,滋味口感像绿茶,清爽、清润;陈化了十年左右后像白茶、黄茶;再放个十年上下像青茶;陈化了三四十年又像红茶,红亮暖润。最终,随着时光的流逝,普洱茶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红褐透亮,香柔滑顺,沉稳平和。在普洱茶不断转化、不断升华的不同时间段,我们可以从普洱茶的香气、汤色、口感、韵味中,依稀感觉到不同茶类的身影。而普洱茶依旧是普洱茶,里面始终存储满云南的味道。
云南,一个空气、阳光、蓝天、白云都可以卖钱的地方,更何况是生长在这样自然环境中的,周围长满郁郁葱葱森林的茶树,特别是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成百上千年的稀缺古茶树。苍老枝条上长出的嫩芽,被压进看似其貌不扬的茶饼,茶饼里蓄满的就是整个云南的空气、阳光、蓝天、白云……
大凡爱茶之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种与大自然亲近的冲动。当手捧一杯茶,感觉整个大自然就在自己的环抱中。也因此,在生存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的今天,自然、健康的茶生活正为大众所推崇,喝茶,喝好茶,喝健康茶已成为现代人最为切实的生活需求。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安全要求的日益提升,生长在澜沧江两岸莽莽群山间的普洱茶,足以满足人们对健康茶饮的所有需求。
现在的普洱茶,已经逐步告别昔日粗枝大叶的形象。从砖饼沱到茶珍、茶膏等产品形态,从大块头到迷你沱、巧克力方块、龙珠等便携装,从傻大粗到精致甚至带有文创味道的包装,从生茶、熟茶到菊普等花草普洱到时下较热的柑普……普洱茶将我们带进一个精彩的世界,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带给我们无尽的享受。
因为,普洱茶不只是用来喝的,还可以是用来细细品味的。懵懂青涩的少年、青春张扬的青年、沉稳持重的中年、到睿智内敛的老者,每个人都能够从一盏普洱茶汤中,感受到岁月的滋味,照见不同年龄段的自己。从这样的层面看,普洱茶是茶的精神领地,喝茶人的最后一站。
编辑:越山
(0)

相关推荐

  • 普洱茶,切忌不懂装懂

    尚廷坊 本能系统医学论 今天 在中国的茶叶领域,云南的"普洱茶"这三个字不仅仅火到大江南北,更是火到全世界.普洱茶,就像人生一样,"少年"不成熟时,其味苦涩.回 ...

  • 品茶,到西双版纳来吧!

         旅行中的茶--热情洋溢最是普洱 "一方水土一方茶, 漫游全国各地, 品味当地香茗." 这是深受神灵眷顾的广袤天地,早在远古时期万千生灵便已集聚于此,共同见证了物种井喷式的 ...

  • 昔归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能够收获茶友青睐的原因是什么?

    云南是很多人都比较向往的一个地方,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富饶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景,还有热情好客的人民.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但对茶友来说,云南最迷人还是古树普洱茶,千山千味的古茶山.一山一味的滋味口感,都 ...

  • 茶叶苦甜不一的原因是什么?跟产区的关系有多大?

    很多茶友喜欢香气高扬和口感偏甜的茶叶,喝普洱茶也不例外. 普洱茶的制作原料为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因为各类内含物质的含量都高于中小叶种,相比绿茶和红茶,大部分普洱茶喝起来都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苦底或涩感. ...

  • 树型独特,原料产量非常低的藤条普洱茶,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

    随着近几年普洱茶的普及,普洱茶的各种类型也被大众所知道,如茶饼.茶砖.沱茶等各式各样的普洱茶.而说到"藤条普洱茶"却很少有人知道?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今天生茶张就为大家答疑 ...

  •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

    普洱茶是原产于滇南.滇西澜沧江流域,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气蒸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经一定时间贮存演变而成:或以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普洱紧茶和普洱散茶. 俗话说,古 ...

  • 喝普洱茶的人最后一站易武,但你了解整个勐腊县的茶吗

    广义上的易武茶(泛指在易武加工生产的茶叶),在老茶人心中是有着至高无限的地位的.但如今时过境迁,易武老街和倚邦早已不是生产流通普洱茶的重要地理位置.随着茶价的飙升,这些年都没有去过勐腊县了. 在我印象 ...

  • 如何冲泡好普洱茶?我们采访了10个资深茶人,都说这点最重要

    如何冲泡好普洱茶呢?普洱茶的冲泡是一门综合的大学问,从茶器.水温,到手法.出汤,每一个步骤都蕴含很多技巧. 今天,淘宝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来聊聊冲泡普洱茶那些事. ▲普洱茶冲 ...

  • 茶人眼中的普洱茶是怎样的?

    戳蓝字"饮茶文化" 关注 哦!每天为您提供茶知识! 喜爱普洱的茶友都知道,我们喝古树纯料制作的普洱茶感觉不仅耐泡而且越喝到后面越来越甜.十多泡以后茶汤喝入口中还会感觉到那么的甜,持 ...

  • 究竟是什么样的普洱茶,让无数爱茶人赞不绝口?

    我们一直被一句话迷惑着:"酒后喝茶好,利肝还醒酒",真正喝高过的朋友大概最能最能体会到这句话错得有多彻底.喝多了再喝普洱茶,人会更难受,冒虚汗不说,胃里更是翻江倒海,饮完酒后喝普洱 ...

  • 茶人王成军浅谈普洱茶知识

    王成军先生简介:王成军,舍得堂主,号悟甘居士,当代茶学家,制评专家,被誉为民间茶人.王成军先生长期从事茶叶科研.生产和教育工作,对茶叶的审评与技艺传授有独到见解,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 ...

  • 这些普洱茶“行话”,茶人必学!

    你知道 什么是普洱茶的 ●●●● "236789"吗? 对于普洱茶来说,这一串数字,意义非凡!它是对普洱茶常识的一种精要概括,贯穿着普洱茶的前世今生,今天龙承君就来为大家普及一下知 ...

  • 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作者简介:李琨,"品茗鉴山",普洱镇沅人.1994年参加村建工作时,注意到苦聪人"冷水泡茶",由此引发关注.1998年发掘"太和甜茶",20 ...

  • 老茶人分享普洱茶冲泡的几大步骤

    普洱茶其实相对来说有着更多的功效,但是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味道受到影响,而且茶汤也并不是特别的醇香,可能会散发一股让大家并不是很喜欢的味道,其实在选择泡普洱茶的时候,首先就应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