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经方方证总汇

(0)

相关推荐

  • 《伤寒杂病论》“辨六病”方证集(第二篇)

    老中医理度居士 第二篇 阴病类 第一章 太阴(单一)病类方证 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满,若下之,必心胸下结硬. 辅纲: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 ...

  • 辩证合方

    ​辨证原则四:合方原则 就是同时存在两个明显的证型,那就两个方剂合而用之. 例:脉为阳,证见胸满胁痛,同时还有汗出.恶风.这就是既有少阳病,又有太阳中风,那么就将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为一方,即是柴胡桂枝 ...

  • 《伤寒杂病论》“辨六病”方证集(第一篇)

    老中医理度居士 第一篇 阳病类 第一章 太阳(单一)病类方证 (一)桂枝证类方证 1.桂枝汤方证:(太阳) 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表虚证.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 ...

  • 伤寒论经方方证总汇大全

    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方证: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5.)病下利而脉 ...

  • 伤寒论经方方证总汇大全 太阳病类方

    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方证: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 ...

  • 伤寒论经方方证总汇大全  太阴病类方证

    太阴病类方证 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满,若下之,必心胸下结硬. 辅纲: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1. 四逆汤方证:四逆,脉微欲绝,里虚寒甚 ...

  • 伤寒论经方方证总汇

    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方证: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 ...

  • 『伤寒论』伤寒方证总结图表

    『伤寒论』伤寒方证总结图表

  • 『伤寒论』伤寒金匮方证相应

    桂枝汤:治上冲头痛发热恶风者:凡桂枝汤证,病者常自汗出,小便不数,手足温和,或手足指稍露之则微冷,覆之则温,浑身热,微烦,而又憎寒,始可行之:腹直肌挛急,必现于右侧,其气上冲之际,亦必沿右侧而发:脉浮 ...

  • 『伤寒论』伤寒金匮方证

    桂枝汤:治上冲头痛发热恶风者:凡桂枝汤证,病者常自汗出,小便不数,手足温和,或手足指稍露之则微冷,覆之则温,浑身热,微烦,而又憎寒,始可行之:腹直肌挛急,必现于右侧,其气上冲之际,亦必沿右侧而发:脉浮 ...

  • 『伤寒论』伤寒论六经提纲、抓主症

    六经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伤,骨节烦痛,当发其汗也.(本节"恶寒"二字,已有"发热"二字 ...

  • 『伤寒论』《伤寒论》

    <伤寒论> 折叠外感巨著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南阳人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