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99%的“努力”总是不及别人1%的“天赋”?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社会会教育你如何走向金字塔顶端。

问一个很鸡汤的问题:你觉得怎么样的人生才算成功?

有目标?努力?脚踏实地?计划+行动?……

写下了“你认为的成功”之后,你觉得这些是真的有用的吗?去做了就有用了吗?

你发现你咬牙切齿的做完这些事情之后,你什么成就都没得到,你会发现这些都是骗局,因为把这些列出来之后,你根本没办法往下想了,做了这些事之后并没有得到成功人生或者成就。

人做事没有目标方向能行吗?在生活里做事不脚踏实地能行吗?计划和行动?如果这样做就成功了,你为什么还是现在这幅样子?

懵了么?

在我们的认知体系里,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告诉我们:成就和努力是成正相关的,无论是谁,在谈及成功的时候,总是会说“努力”二字,似乎努力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越努力,成就越高,努力为横轴,成就为纵轴,二者正相关。

“但是有的人不努力也不错啊,怎么解释?”于是有人说:“这种人是天才,人家不一样,人家天资聪颖……”

所以我们对成功的认知体系里的公式就是:成就=天赋×努力

那么还有“一些人”呢?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很努力,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90%的人都活得很努力,但为什么都没有成功?有时候我们还会给自己灌鸡汤:“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这鸡汤可香浓了,但是说到底,其实成功跟这90%的努力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吧?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你活着,跟成功根本八竿子打不着,在“努力”的光环中,我们不过是活得最普通的普通人。

于是有人说:“那我不努力了,行了吧?”是啊,你不努力,也不成功,那就是废材了,更为人所厌弃和鄙夷,到时候可能连你自己都会讨厌自己,没本事还不干活,懒,什么都不行。

在这样公认的成功体系里,其实不管我们怎么做,都没有什么成功的密码,但我们的教育体系里却拼命的跟我们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因为中国是一个儒家社会,在我们的概念里,社会化宣传的内容里,儒家社会是不推崇英雄主义的,而是推崇在民众的教育基础上,宣传个体的生存和服从,就是让你好好活着,不让你做那个废材

真的要达到金字塔顶端的路,不是教育教给你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社会会教育你如何走向成功顶端,因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让你好好活着,让你学习知识,有口饭吃。你想想,这是不是也是你家里人教给你的?

所以这些“努力×天赋”的价值观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对于成功来说是有问题的,这个公式是一个误区,是一个天大的骗局。因为你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敌不过人家那“1%的天赋”。你所谓的“我很努力”,无非就是两点:延长你的工作时间,加大你的工作量

“我要努力”,于是你一放学回家吃完饭就坐到书桌前,拿出了“五·三”和各种试题开始做作业,一直做一直做,做到晚上两三点……“我要努力”,于是你加班加班再加班,忘我的工作,拼死了工作,一天24小时你只睡2个小时,做20小时的工作……爸爸妈妈,同学同事都说“你很努力”,你也以为这就是努力,但是呢?这样的学习根本不会让你成为学霸,你也没有在加大了工作量之后得到什么收获,于是你懵了,开始痛苦,“我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会这样?”

现实中的对比:

1.

曾经的学霸

大家都说天赋很重要,比99%的努力都重要,但是现在再回头看看,1989年的两个高考状元,吴同学和肖同学,一个学法学的,现在在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工作,一个学外语的,现在在海南烟草公司工作,89年的高考状元,应该是我们所说的智商超群的人了,但是现在你再看看呢?

2.

天才“智障”?

这个在中国《最强大脑》舞台上大放光彩的天才,周玮,被称为“中国雨人”,从小就被医院诊断为顽固性低血糖及智力发育低下的儿童,在《最强大脑》第一季第三期的节目中,他展现了其逆天的数学天赋,以150分的满分晋级。报完一个式子之后他基本可以马上算出答案,而且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他的智商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人,连上舞台都是家人搀扶上去的。

3.

曾经的“普通人”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马云爸爸,与前面两位高考状元不同,高考考了三次才上了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1988年毕业,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语文及国际贸易教师。

以上列举的人物,有智力超群的人,有曾经的学霸,现在泯然众人矣,而那曾经最普通的人,现在成了国民爸爸,在这三个例子中,“天赋”扮演了什么角色吗?努力,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其实努力和天赋跟成就有什么关系吗?“努力和天赋”真的是获得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吗?其实这些言论就像平时我们吃饭的补充一样,是鸡汤一样的存在,我们总不能一辈子喝鸡汤吧?

我们的教育体制让我们喝鸡汤做什么?是为了“起码别长挫了”,但是同时却又忽略了最重要的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思维+习惯

思维是什么?真正成功的人,他们身上都具备了什么统一的气质?

1.明确目标

这是思维中的重要一环,正确树立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比如你说你要减肥,你觉得这是目标吗?不存在的~你做不到的~

我们说过,目标是具体可量化的,“我要减肥!”不是目标,“我明天傍晚6点去跑步30分钟,然后拉伸之后做三组深蹲,两组平板支撑。”这才是目标,其他的目标同理,请自己想~

2.逻辑顺畅

逻辑是什么?不讲那些虚的,就说一个例子,在读书的时候,你肯定见过这样一类人,他们平时就是个吊儿郎当的样子,不思进取,经常跟一些后进生在一起,玩玩闹闹,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们突然醒悟,发现自己这样不对,然后奋起直追,结果名列前茅。

我就见过这样一个人,高中一直排在年级倒数100名,但是高考前半年时间,他以我们年级第三的成绩上了一类院校。

如果你说他是加倍努力,这个“加倍”是什么概念?其他同学读了三年,你肯定也见过那种起早贪黑,早读晚自习从不缺席只为高考准备的人,但是他只花了半年时间就超越了这些人,你相信他半年不吃不喝就能补上那些人的努力吗?如果他有天赋,那之前为什么他又这么差呢?所以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思维逻辑的顺畅。

为什么学霸学习那么轻松呢?

你看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看一本书,做一道题,一遍还没清楚什么意思,没看懂,看第二遍的时候就大概懂讲了哪些,第三遍才恍然大悟其核心内容,第四遍终于懂了,第五遍开始分析里面的逻辑,有的人可能还得多看几遍,但是学霸呢?同样是这本书,同样是那道题,他看一遍就把里面的逻辑、重点、要点给分析出来了,接下来他是在里面重点突破他认为的其中不顺畅的逻辑,没有清楚的地方,这就是学霸↓↓↓

3.保证效率

这就是学霸和学渣不同的效率,真正学习好的人,能力强的人,我们会看到他们在处理事情上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有能力的人,你相信他一定得每天花20个小时才能把事情做好吗?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什么样的?是别人十个小时才能搞定的事,他三个小时就能做完。这就是依赖于思维效率。

而思维这玩意儿还真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能力。

4.抓住重点

在逻辑之中抓住你认为的重点、关键点,提高效率,才能有结果的获取↓↓↓

5.结果获取

结果,就是你在这件事上获得的成就,得到的成功,比如你这次考试拿100分,下次你会让自己靠个60分?30分?20分?

最后就是要形成生物奖励机制↓↓↓

6.生物奖励

当你的生物奖励被激发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慢慢变得自信起来,做事有好的结果,谁会不自信呢?而自信又会加强你对成功的渴望,你会想要做得更好,这就是生物奖励的循环。

有的人不渴望成功,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成功过,一说起自己就是“我自卑……胆小……懦弱……我不敢说话……”还谈什么敢去想自己会成功?

人都说成功需要欲望,但欲望从哪里来?是天生的吗?吃喝拉撒的欲望是天生的,但成功的欲望都是后天积累的

生物性中有奖励机制,也有防御机制,当一个人无法获得奖励机制的时候,他就会启动自己的防御机制,只要是需要他努力一下或者是改变一下的事情,只要是需要稍微付出成本的事情,只要是做一点冒险的事情,他都会拒绝,为什么?因为生物防御机制里的害怕失败,“我不求成功,但我怕失败。”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就是他们思维体系有问题。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

如果你偏要说人家成功有机遇和人脉这些因素,什么是机遇呢?如果你没有正确思维去思考问题,连机遇都分不清,你能抓住什么机遇?能确立什么目标?能搞清楚什么逻辑?人脉?如果你连哪个人对你来说是人脉你都搞不清,你谈什么人脉?你能抓得住吗?

习惯的提升

1.严格自律

严格自律的习惯,以上的思维,你天天都想,天天想那么多,你做了什么没有?严格自律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能让我们在大脑运算时能有迹可循,如果你平时对自己的管理就是马马虎虎、糊里糊涂的,让你突然去想问题的话,你想的出来吗?如果你做一件事第一念头就是“我不行的”,你对自己都没有把控力,你思维再好有什么用呢?

所以你见过那个成功人士是懒懒散散的吗?做事不着边际?不讲效率又不看结果,什么都乱七八糟的还能取得成功的?别看那么多小说了~我倒是见过那种本来天赋极高最后却因为没有好的习惯而泯然众人的人,思维能力的养成本身也是一种习惯。

2.思路清晰

在严格自律的基础上,将目标、步骤、方法等等都清晰罗列,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又可以根据各种因素调整,这样做事,是不是比想起一出是一出的好?但很多人就是直接来,“凭感觉就好了嘛,靠感觉嘛,凭经验就好啦……”你要如何保证事情能顺利进行?哪里能执行好?

3.情绪掌控

思路清晰,你还会情绪化的烦躁吗?很多人一做就出问题,一出问题就烦躁,然后发脾气,“劳资不干了!” 伤心,难过,悲观,失望,愤怒,纠结……这些都是情绪,情绪会阻碍你,让你根本没办法进行新一轮的思考,阻碍你做事情,如果你不做好情绪掌控的话,你接下来的人生可想而知。

4.学习成长

你觉得成功能脱离学习吗?别谈天赋,别谈努力,天赋再高的人,如果他不学习,他会变成什么样?再努力的人,如果他一直重复的都是原来的工作,没有学习,那又是什么样?

你上次看书是在什么时候?别说什么小说、漫画之类的,学习的书,你看过几本?你有学习的习惯吗?没有学习,你的知识又从哪里来?凭空而来吗?

5.经验积累

学习能够带给我们知识、理论,经验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知道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如何了解其中的步骤和方法。脑子多动点,生活就轻松点,脑子少费点,生活艰难点。

其实每个人生下来,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别说你不成功都是因为家里没钱,都是因为没有贵人相助,没有机遇,能别说是天赋不好,如果你舍得改变一下你的思维,不害怕改变,不害怕失败,让自己养成好的习惯,你又怎会将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于那些因素?

最后,我们“全民女神”镇图,共勉!

本文整理自

-一思立体思维公开课-

原文来自公众号:

凡事都有解(gz-evolutio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