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特比萘芬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特比萘芬是一种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丙烯胺类药物,为亲脂性,可在组织中广泛分布,同时兼具外用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其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的角鲨烯环氧化酶,致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生物合成受阻而发挥抑真菌作用,同时引起角鲨烯在真菌细胞内堆集,破坏真菌细胞膜功能,致真菌细胞死亡而发挥杀真菌作用,临床可用于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如甲真菌病、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花斑糠疹、皮肤癣菌肉芽肿、孢子丝菌病、暗色真菌感染等。1特比萘芬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如老年人、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肾损害者。特殊人群药物选用老年人特比萘芬的使用剂量应谨慎,一般从正常剂量的下限开始。对易出现年龄相关肾功能不全的老年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儿童口服特比萘芬在2~17岁人群中耐受性好,但不推荐用于2岁以下儿童。妊娠美国FDA确定特比萘芬为妊娠分级B级药物,但一般不建议在妊娠期间系统使用特比萘芬,外用需权衡利弊。哺乳期妇女特比萘芬可分泌至乳汁,哺乳期妇女不建议口服使用。外用需权衡利弊,避开乳头区,并确保婴儿不直接接触治疗区域。肾损害者口服制剂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mlmin或血肌酐>300μmol/L),剂量应减少50%。特比萘芬的联合用药:外用特比萘芬有多种剂型,如乳膏剂、软膏剂、喷雾剂、散剂、搽剂、凝胶剂等,可与口服特比萘芬联用,或口服特比萘芬与其他外用抗真菌药物合用。2特比萘芬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损害、血液系统反应、皮肤/超敏反应、味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胃肠道症状如胀满感、食欲减退、恶心、轻度腹痛及腹泻等。生物利用度不受食物摄入影响,可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肝损害①多见于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者。用药前进行基线的肝功能(如ALT、AST)检查,同时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②禁用于酒精中毒、肝功能受损或慢性或活动性肝病者,有当前使用 者应即刻停用。血液系统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美国FDA对免疫功能正常者口服特比萘芬治疗期间的血常规监测不作要求,但对已知或疑似有免疫缺陷者,特比萘芬持续治疗超过6周,应考虑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ml应停药。皮肤/超敏反应偶见,轻症如皮疹、荨麻疹等,严重如史-约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若出现相关体征,建议停药,并对症处理。味觉障碍少见,一般在治疗开始后5-8周发生,停用后2-6周内恢复。建议出现相关症状,应停药。此外,口服对花斑癣无效。特比萘芬可抑制CYP2D6介导的代谢反应,可引起主要通过CYP2D6代谢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β受体拮抗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等的血药浓度发生改变;利福平可加速特比萘芬的代谢;西咪替丁可抑制特比萘芬的代谢。


参考文献:1.特比萘芬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15(5):257-260.2.陈新谦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