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蓄血门

(0)

相关推荐

  • 《妇科玉尺》卷六 治妇女杂病方

    治妇女杂病方 补中益气汤 治形神劳倦.或饮食失节.以致脾胃虚损.清气下陷.发热头痛.四肢倦怠.心烦肌瘦.日渐羸弱. 人参 黄 白术(各一钱) 炙草(五分) 当归 陈皮(各七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

  • 中医内科学——胁痛瘀血阻络——复元活血汤——阴阳解析

    复元活血汤--阴阳解析 胁痛瘀血阻络证候: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祛瘀通络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复元活血汤:<医 ...

  • 《张氏医通》暑门

    金匮一物瓜蒂汤 治夏暑以水灌汗.身热疼痛. 瓜蒂(十四个.熬锉) 上一味.水煎.去滓顿服.少顷即吐.不吐探之. 此方之妙.全在探吐以发越郁遏之阳气.则周身汗出表和.而在内之烦热.得苦寒涌泄亦荡涤无余. ...

  • 《张氏医通》湿门

    羌活胜湿汤 治风湿上冲头痛.项似拔.腰似折. 羌活 独活 防风 川芎 本 蔓荆子(碎.) 甘草(炙.各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热服.缓取微似汗.过汗则风去湿不去也.如无头痛.去蔓荆子.换苍术. ...

  • 《张氏医通》燥门

    千金五味子汤 治伤燥.咳唾中有血.引胸胁痛.皮肤干枯. 五味子(五分.炒研) 桔梗 甘草 紫菀茸 续断 竹茹 桑根皮(蜜炒.各一钱.) 生地黄(二钱) 赤小豆(一撮.即赤豆之细者.) 上九味.水煎空心 ...

  • 《张氏医通》战栗门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麻黄汤(方祖)

  • 《张氏医通》疟门

    金匮蜀漆散 治牝疟多寒. 蜀漆(即常山苗.) 云母(烧二昼夜.) 龙骨(熬.等分.) 上杵为散.发前以浆水调半钱.(即酸浆.浆水散下) 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按蜀漆性升.上涌顽痰最速.云母 ...

  • 《张氏医通》厥门

    四逆散(小柴胡汤下) 四逆汤(方祖)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地黄饮子(中风门) 崔氏八味丸(方祖) 小承气汤(方祖) 二气丹( ...

  • 《张氏医通》郁门

    越鞠丸 治诸郁痞闷. 香附(童便浸) 苍术(泔浸.去粗皮.麻油炒) 抚芎(童便浸.各二两) 山栀(姜汁炒黑) 神曲(炒香.各一两五钱) 滴水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丸.白汤下.阴虚多火禁用. 越鞠者.若人 ...

  • 《张氏医通》水肿门

    疏凿饮 治水气通身浮肿.烦躁喘渴.小便不利. 泽泻 商陆 赤小豆 羌活 大腹皮(净) 椒目 木通秦艽 茯苓 槟榔(各七分) 生姜(三片) 水煎.顿服. 禹功散 治阳水便秘脉实.初起元气未伤者. 黑牵牛 ...

  • 《张氏医通》鼓胀门

    鸡矢醴(素问) 治鼓胀内有湿热停积.旦食不能暮食. 骟鸡矢白(但与陈米喂养.勿与杂食.则矢干有白) 上取八合微炒.入无灰酒三升.煮取一升五合.五更热服.(如无.以不落水鸡内金炙胆为末.荷叶裹陈米饭为丸 ...

  • 《张氏医通》积聚门

    金匮奔豚汤 治肾积上贲犯肺.喘胀发热. 甘草 芎 白芍 当归 黄芩(各一钱) 半夏 甘李根白皮 葛根(各二钱) 生姜(三片) 上九味.水煎.温分四服.日三夜一.以积下小腹减为度.不应.加戎盐一字.(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