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西明丨一位乡村教师眼中的教育变迁(散文)

(0)

相关推荐

  • 【老师的样子46】熊美霞:“马尾辫”教师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马尾辫"教师 熊美霞 时光荏苒,一眨眼,来邵东四中任教已经有五年时光.在这个偏远, ...

  • 田园时节雨:​桥盟记忆学校的变迁(下)​

    桥盟记忆学校的变迁(下) 文/田园时节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桥盟村集体经济也开始好转起来,决心再另选地址,建一所上档次高质量的教学楼. 原来的第二所学校因距村庄较远且偏僻,学校校舍也比较陈旧老化,校园 ...

  • 未来教育的“乡村样板”:3个方面解决农村未来学校建设难题

    从未来教育的视野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进行审视,农村小规模学校应该走一条基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弯道超车之路,使学校的价值导向.设计理念和服务内容都能够适合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1世纪的学校建设,不 ...

  • 让技术赋能教育

    (1042) 让技术赋能教育 期盼已久的录播教室终于在今天交付使用.下午,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及部分无课教师聚集焕然一新的录播教室,进行实际应用方面的技术培训.站在新设备.新技术面前,我们就像第一次站在教 ...

  • 师德十题

    责任是师德的别名 学习新修订颁布执行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时,思考这个问题."师德"是抽象的.它唯有抽象,才能针对一个千百万人从事行业的行为进行规范.但责任却是具体的, ...

  • 郭西明丨洗手(散文)

    说起洗手,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有什么可写的.其实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洗手的文章. 如今在家里,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要热水有热水,要凉水有凉水.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洗手都是很方便快捷的.可是我常常 ...

  • 郭西明丨母亲的蓝围巾(散文)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冬天母亲总会围着一块蓝围巾.在村头,在田野,在雨雪中,在寒风中,母亲的蓝围巾常常被风轻轻卷起.每天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蓝围巾,就看到了母亲,母亲的蓝围巾成为我记忆中一道最美的风 ...

  • 郭西明丨不忘初心的坚守(散文)

    何谓"初心"?我清楚地记得24年前,我怀揣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来到了界首市最偏远的黄庄中学.当时的老校长见到我,语重心长地说:"小郭呀!你想好了吗?教育就是一种坚守 ...

  • 郭西明丨父亲的肩(散文)

    春节前的一个周末我回老家,父亲上地里看他的庄稼了,临近中午时我就去地里叫父亲回家吃饭,父亲在地头依着一棵杨树,手里夹着一根烟,深情地看着青青的麦苗,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冬日寒风呼呼地吹着,父亲那布满皱 ...

  • 郭西明丨揉麦穗(散文)

    小满过后,感觉阳光变得热烈而芬芳,空气中弥漫着麦子的清香.村里老柳树上的斑鸠又开始"咕咕堆堆,咕咕堆堆"地鸣叫着,布谷鸟也在喊着"麦秸垛垛,麦秸垛垛".此时此刻 ...

  • 郭西明丨理发(散文)

    今年春天有幸随界首市作家协会采风团到东城参加"喜看东城新变化"采风活动,一路走,一路看,大家被东城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花园式的村庄,万亩森林公园让大家流连忘 ...

  • 郭西明丨娘(散文)

    在老家农村叫母亲都叫娘,我从小到大也一直这样称呼母亲.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就像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枣树,平凡中带着几分的坚毅. 从我记事起,我一直觉得娘是很伟大的,娘年轻的时候 ...

  • 郭西明丨瞎老一(小小说)

    瞎老一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寡汉条子,而且瞎了一只眼.其实他的眼睛年轻的时候并不瞎,因为有一次骑自行车去赶集,那时候赶集是顺着我们村边的一个坝垄子.由于车骑得比较快,坝子两边都是一些树木枝条,不小心一根枝条 ...

  • 郭西明丨呼隆集(散文)

    在老家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每年的年三十,村里的大人们常常去赶集,说是赶呼隆集.小时候每年的年三十,我也常常跟着父亲去安徽和河南边界的天桥赶集.天桥是离我们家乡最近的一个集市,仅仅四五里地.这一趟赶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