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对“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探讨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方证病机类要(桂枝加附子汤)
2.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相关条文: 21.太 ...
-
『古方新解』竹叶石膏汤治温病痉证
周某,男性,14岁,2010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发烧,引发病毒性脑炎,在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20天.出院时各项体征基本正常,无头晕.咳嗽.咯痰等症:但四肢及头部无规律性震颤抽搐仍未改善 ...
-
『古方新解』浅析“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可知少阴病,当无热恶寒,而此处却"反发热".这是此汤证之立法准绳." ...
-
『古方新解』补中益气汤化裁临证举隅
复发性口腔炎 患者,女,21岁,2006年9月29日初诊.主诉:口舌生疮1年.病史:患者泛发口舌生疮1年,反复发作,稍食辛热食物,辄尤为严重,甚则言语.进食痛均加剧,屡服清热解毒类中药无效,缠绵难愈. ...
-
『古方新解』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运用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2两.细辛2两.炮附子l枚组成,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有温经散寒.助阳 ...
-
『古方新解』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外感之寒凉,由太阳直透少阴,乃太阳与少阴合病也.为少阴与太阳合病,是以少阴已为寒凉所伤,而外表纵有发热之时,然此非外表之 ...
-
『古方新解』阳明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伤寒论>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麻黄二两去节,赤小豆一升,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
-
『古方新解』知病必先知证——《伤寒论》中的辨证方法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指导我们辨证施治的总纲.证的得出,是将众多的证候先按部位划分出,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再根据每个证区分出阴阳二性,分别出六种病证.最后根据每个病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