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百亿降解塑料市场,好得利郑荣志解读蓝海中的机遇与无序

这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坏的时机。

作者 | 漆向文

编辑 | 温雨阑

校对 | 林小桢

100多年前,一位科学家设计了一款聚乙烯购物袋,希望通过消耗更少资源的塑料袋,来取代耗费大量资源的纸袋。

100多年后,从购物袋到快递包装,再到玩具、生活用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塑料,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全球每年消耗5万亿个塑料袋;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这些塑料垃圾,需要几百年才能逐渐分解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减少资源的浪费。2008年,国家颁布“限塑令”;2020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出台,正式从“限塑”转为“禁塑”。政策的收紧,传统包装市场被压缩,但给新兴可降解塑料市场带来了极大利好。

在这十几年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位于安徽的好得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员。

国家邮政局马军胜局长参观我司展厅

近日,ExpressHub采访了好得利总经理郑荣志,这位从2013年就进入一次性塑料制品市场的老将,凭借敏锐的嗅觉,在2017年开始布局可降解材料领域。

瞄准这个赛道后,郑荣志亲手打造的位于南陵县经济开发区的工厂,总计划总投资5亿元,项目总用地243亩,预计年产50亿只环保降解快递包装。

“见证了行业的爆发性发展,产能和需求以近百倍的速率扩张,也见证了行业的无序和混乱。这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坏的时机。作为企业家,我们必须直面市场,直面挑战。”

01

可降解塑料数百亿市场,需求缺口巨大

塑料自诞生之日,就普遍应用于全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塑料包装,曾经也是火极一时。正因如此,郑荣志从2013年就创办台州腾迪,入局传统一次性塑料制品领域,经过七八年的探索和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政策的不断推陈出新,在传统塑料制品领域小有名气的郑荣志从17年开始关注降解材料领域的动向,并着眼于降解材料领域的尝试和布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是一种'势’,要借势发力。”

公开的资料印证了郑荣志的预测。

据了解,目前我国可降解塑料包装的应用场景集中在快递包装、一次性餐具、超市购物袋以及农用地膜。有机构预测,到 2025 年底,仅外卖、快递、农膜三个领域可降解塑料需求将达到154.5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270亿元,但目前市场产能仅4.2万吨。

“在2020年禁塑令之前,生物降解市场的核心需求来源于海外,欧盟、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禁塑走在我们的前面,相关的市场也比较稳定。2020年史上最严禁塑令出台,全球的目光都汇聚到了中国的身上。供给端,国内有完备的产能和完善的供应链,新增的产能90%以上都集中在国内;需求端,国内对降解材料的需求也是最大的。”

这块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

02

邮政策利好,产能和需求以近百倍速率扩张

面对这样的机遇,郑荣志的企业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公司聘请中科院博士带领研发团队,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研发技术配方领先行业,在可降解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获得多项生物降解发明及专利;和国家邮政局在安徽南陵联合创建了快递绿色包装实验室,致力于快递业绿色包装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推动生物基环保包装袋、全降解生物塑料包装袋等绿色产品的规模化应用,推进快递塑料包装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可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此外,公司自建改性造粒工厂,改性-吹膜-制袋-印刷全产业链一体化,有效降低成本20%;砸入重金在各地修建厂房达37000平方米,特别是在南陵县经济开发区的工厂,总计划总投资5亿元,项目总用地243亩,预计年产50亿只环保降解快递包装。

“好得利目前有两块业务,生物降解材料和研发、生产制造和生物降解制品的制造及推广。在业务端,我们的核心优势是原料-制品的上下游整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让利于客户。除此之外,我们沉淀了一批优秀的研发、生产和管理人才,相关制造工艺非常成熟,生产线齐全,主营产品包括生物降解快递袋、购物袋、垃圾袋、连卷袋、保鲜膜袋、一次性手套等等各类一次性膜袋类制品。”

产业红利期,行业爆发性发展,产能和需求以近百倍的速率扩张,郑荣志和他的团队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好得利与京东、邮政、国航、伊利、叮咚买菜等等5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生产线紧张有序开展生产。

03

机遇与无序并存,可降解包装需循序渐进

但在任何一个行业爆发式发展初期,都将伴随着诸多的无序和混乱。

可降解材料领域同样如此,搅局者和逐利者蜂拥而至,劣币驱逐良币,成为行业的危机。

在郑荣志看来,目前可降解领域供需端的矛盾仍然十分显著:供给端,原料PBAT、PLA成本高昂;贸易商恶意囤货炒作价格,短期逐利;可降解制品的生产工艺不够完备,产品质量不及传统PE。

以上种种因素的叠加,导致价格最高位时,可降解包装袋的成本接近普通不可降解包装袋的五倍!这导致在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困难大幅提高。

而可降解快递袋所面临的情况更为惨烈,郑荣志指出,“降解快递袋所增加的成本直接由寄递企业负担,而商超、集市的购物袋可以直接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选择减量化、可循环的购物袋,但寄递企业没有选择。”快递专家雷中南也表示,“在快递产业链上,虽然各家企业都陆续加入'绿色行列’,但距离产业转换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针对这个现状,郑荣志认为,可降解包装不应当一刀切、一蹴而就,有节奏、有计划的鼓励、尝试、引导并推广是很有必要的。

他以快递包装袋为例,“生物基环保快递袋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过渡产品。其一,它的成本接近于不可降解快递袋;其二,使用生物基制品能有有效减少石化材料的使用,有效减少碳排放。巨头企业带头示范、一线城市试点推广都是很好的举措。随着降解材料3-5年的产业化,产品质量、材料成品也会接近于普通PE。那时,可降解绿色包装的推广便再无阻碍。”

“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作为企业家,我必须直面市场,直面挑战。”这是也是源自专业、行业的自信。

郑荣志指出,可降解材料在工业堆肥状况下180天内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水等自然无害的物质;在使用方面,降解袋质地更软无异味、手感更为平滑;更重要的是,可降解材料在减塑减排方面也极具优势,推广使用降解袋可以有效降低石油基塑料的使用,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郑荣志说:“这是一种使用体验佳、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材料,不仅对我们国家,对全世界而言,可降解材料必然是未来的大势所趋。随着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好得利稳步发展,我对我们的未来非常有信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