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相关推荐
-
《道德经正解》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
<道德经正解>总联: 大道专精原无二: 明德谦下本一心.(天地日月) 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 [联曰] 玄道始妙无欲观: 形名原微有志察. [古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 ...
-
如何理解道常无名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 ...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不欲以静,天下自定
第三十七章 不欲以静,天下自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道顺从自然,清静无为,而无所不为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虽自然无为,然着于无为又成顽空之学,须以无为植其 ...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老子.公刘版> 上卷 第二篇.道经 第七章,永存的大道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譬道之在天下,犹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本章继续表彰道,赞美道,告知统治者以道治理. 先贴下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 ...
-
《道德经》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一部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道的本身是无为的,所以后来佛学进入中国 ...
-
《道德经新译》第三十七章:余食赘行有道不处
<道德经新译>第三十七章(法篇第一章) 余食赘行 有道不处 (原第24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 ...
-
道德经 第三十六,三十七章 无为而无不为
三十六 将欲翕(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一章是行事方法论,原理是阴阳必然互相转换.我们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一),经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yún).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关乎人性和社会,什么才是最高级的有为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关乎人性和社会,什么才是最高级的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