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道德真源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孰能浊
<老子.公刘版>上卷. 第二篇.道经. 第八章,经济的朴道 道常无名,朴,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保此 ...
-
道德经 第三十六,三十七章 无为而无不为
三十六 将欲翕(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一章是行事方法论,原理是阴阳必然互相转换.我们 ...
-
道德经讲义-第十七章 我自然-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七章 我自然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犹兮句言优游感孚,慎重其诰言. ...
-
道德经讲义-第六章 谷神玄牝-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章 谷神玄牝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修炼一事,只缘人自有身后,气质拘于前,物欲蔽于后,犹精金良玉原无瑕疵,因陷于污泥之中,而金之精者不精,玉之 ...
-
道德经讲义-第五章 橐籥守中-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五章 橐籥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间生生化化变动不拘者,全凭此一元真气主持其间,上柱天, ...
-
道德经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在这一章重点提及的是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其他部分均为解释部分. 先贴下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恒无为》悟读述杂【37】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恒无为》悟读述杂【37】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弱胜强,柔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quo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学者记诵词章与百工技艺之务,皆贵寻师访友,多见多闻 ,而后才思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章 求食于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章 求食于母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是未离母腹时),乘乘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