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道德真源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天增加,追 ...
-
宋龙渊注《道德经讲义》——知有章 第十七
抄录因缘 <重刊龙渊子注道德经讲义缘起> 自汉迄今.注道德经者.代不乏人.要以清初龙渊子宋常星真人所注为最精核.龙渊子清初太史.历官国史馆总裁.都察院御史.致仕还乡.潜心研究.注道德经讲义 ...
-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张载曰: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 世人之心,止于见闻之狭. 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 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 孟子谓'尽心则知性知天', ...
-
道德经讲义-注后语-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注后语 此经注毕,呼群弟子而告之曰:目今大道危如累卵,所赖尔学道诸人以撑持天地,救正乾坤.纵说奸匪之徒将有兵戈之动,然天有安排,总不至令尔等有不测之虞也.只怕尔等执德不宏,信道不笃,二意三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若渝 ...
-
道德经讲义-第九章 功成身退-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九章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古云:"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又曰:&qu ...
-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道日损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求学问知识会一天天增多,修道则妄见会一天天减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古之治天下者,必因乎民情之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道德真源
修身之道,遏欲为先.遏欲之要,治于未然则易,治于将然则难:治于将然犹易,治于已然则难.故太上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言人当闲居独处之时,心不役于事,事不扰于心,寂然不动,安止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夫人之好名好货者,莫不以名能显扬我身,货足肥润我身,身若无名则湮没不彰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视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泛者,滥也.) 道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