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道德真源

(0)

相关推荐

  • 道家类古籍《道德经讲义》中

    道家类古籍《道德经讲义》中

  • 道家类古籍《道德经讲义》下

    道家类古籍《道德经讲义》下

  • 道家类古籍《道德经讲义》上

    道家类古籍《道德经讲义》上

  • 【道教人物】宋龙渊真人

    宋常星,号龙渊子,山西人,为全真道龙门派第七代弟子.宋氏乃于顺治六年(1649)参加科举考试,被钦选为探花,在朝廷供职三十余年,先后担任国史 馆总裁.都察院都御史.兼经筵讲官.侍读学士,于康熙十八年(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学者记诵词章与百工技艺之务,皆贵寻师访友,多见多闻 ,而后才思 ...

  • 道德经讲义-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用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揭怀玉. 夫道者,人心固有之良,日用常行之事,至近至约,不可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

  • 道德经讲义-元吉黄裳自序-道德真源

    元吉黄裳自序 三教之道,圣道而已.儒曰至诚,释曰真空,道曰金丹,要皆太虚一气贯乎天地人物之中者也.惟圣人独探其原.造其极,与天之虚圆无二,是以成为圣人:能刚能柔,可圆可方,无形状可拟,无声臭可拘,所由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跂,音器.) 前云希言自然,非若世之蚩蚩蠢蠢.顽空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四章 大道纲纪-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四章 大道纲纪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九章 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九章 去甚去奢去泰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凡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呴音虚,隳音恢.缓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修炼之道,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