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十四章 大道纲纪-道德真源

(0)

相关推荐

  • 胡说《老子》47 —— 道之动用

    在前一篇文章里,为了进一步阐述先天一炁是啥.胡涂医串讲了一下<老子>第四十二章.这一章咱们来看看<老子>第四十章.为什么要这样来讲<道德经>呢?因为<道德经& ...

  • 《道德经》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转载-- [人之生也柔弱] ...

  • 【答疑】《道德经》里面道和德到底是什么关系?

    道学传承与大义 (根据庚子年壬午月太易先生在成都参圣书院 "品茶论道"会上的发言整理) [答疑摘录] 学员:黄老师我想问一下,<道德经>里面道和德到底是什么关系? 答: ...

  • 道德经讲义-第四章 象帝之先-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章 象帝之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帝者,上帝也.先者,无始之始也. ) 道者何?太和一气,充满乾坤,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古之治天下者,必因乎民情之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道德真源

    修身之道,遏欲为先.遏欲之要,治于未然则易,治于将然则难:治于将然犹易,治于已然则难.故太上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言人当闲居独处之时,心不役于事,事不扰于心,寂然不动,安止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夫人之好名好货者,莫不以名能显扬我身,货足肥润我身,身若无名则湮没不彰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视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泛者,滥也.) 道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跂,音器.) 前云希言自然,非若世之蚩蚩蠢蠢.顽空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君民皆安,征伐无用,故放马归林,开田辟地,以期粪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修身之道,惟善为宝.为善之道,自治为先.盖道在内而不在外,修在己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