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四章 象帝之先-道德真源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我 ...
-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大道品格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古之治天下者,必因乎民情之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道德真源
修身之道,遏欲为先.遏欲之要,治于未然则易,治于将然则难:治于将然犹易,治于已然则难.故太上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言人当闲居独处之时,心不役于事,事不扰于心,寂然不动,安止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四章 何以知天下-道德真源
天地之生人也,赋之气以立命,即赋之理以成性,理气原来合一,性命两不相离,要皆清空一气盘旋天地.盈虚消息.纯乎自然.造化往来至于百代者也.人类虽有不齐,造物纵有不等,而此气同即此理同,终无有或易者.圣人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九章 圣人之心-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九章 圣人之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惵惵,诚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君子万物皆备,不出户庭以修其身,而世道之变迁.人心之更易,与夫推亡固存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君民皆安,征伐无用,故放马归林,开田辟地,以期粪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道本虚无自然,顺天而动,率性以行,一与天地同其造化,日月同其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夫人之好名好货者,莫不以名能显扬我身,货足肥润我身,身若无名则湮没不彰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者何?鸿蒙一气而已.天地未开以前,此气在于空中,天地既辟而后,此气寓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