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道德真源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 ...
-
道德经:人生的痛苦与烦恼,大多是因为没有理解生死
昨天 来源:典则书社 有人说: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 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吗? 人生的问题,林林总总似乎说不清也道不尽.实际上,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生死.弄明白了生死问题,其他问题,也都不 ...
-
道德经日课050丨人这一辈子,不管怎么活,都是出生入死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50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 ...
-
出生入死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50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
-
胡说《老子》56 —— 最佳保险
前面解释了"十有三"的问题.咱们接下来看看<道德经>第五十章的另外一部分内容: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
-
《道德经》第五十章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道德经>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
-
第十章,营载魄抱一,能无离乎?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 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五十章之心得分享
第五十章 生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 ...
-
道德经讲义-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用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从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国无民则国谁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揭怀玉. 夫道者,人心固有之良,日用常行之事,至近至约,不可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于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夫道者,天下人物共有之理也.以此理修身,即以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如啬-道德真源
治人之道,即事天之道,天人固一气也,故治人所以事天,事天不外治人.莫谓天道甚远,即寓于人道至迩之中.不知天道,且观人心.能尽人事,即合天道.虽一高一卑迥相悬绝,惟在于安民为主,民治定则天心一矣.其要在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八章 祸福互倚-道德真源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耶?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闷闷,浑朴意.缺缺,疏忽意.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鸷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