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道德真源
相关推荐
-
苌氏武学内功柔术十层功夫
第一层:练形 形者象也,练之使头.手.足:膀.臂:腿.胯:肩.肘.腕四体百骸无不相随一致,此为入手第一层功夫. 第二层:练引气 引气者,用意念引领周身之气,发于四肢,以注人也,即为引战是也. 第三层: ...
-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四章 大道纲纪-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四章 大道纲纪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于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道本虚无自然,顺天而动,率性以行,一与天地同其造化,日月同其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用之不可既. 何谓大象?即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大道,以其无所不包,故曰大象. ...
-
第七十五章 - 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 [译文]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 ...
-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无以生为》悟读述杂【75】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无以生为》悟读述杂【75】
-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如何解释,给我们什么启示?
老子第七十五章的经文如下: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翻译] 老百姓为什么挨饿?是因为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