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龙渊注《道德经讲义》——知有章 第十七

(0)

相关推荐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道德经讲义-第十七章 我自然-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七章 我自然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犹兮句言优游感孚,慎重其诰言. ...

  •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百姓皆曰我自然 道德经第17章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之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本篇,与其说老子在谈君王之道,不如说老子在谈领导艺术.老子 ...

  • 徐大椿注道德经:希言自然第二十三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上一章讲,有道之人曲己而全道,以道御天下.本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以道治天下.以德治天下和以人言治天下,又会怎样呢? 在道德经一书中,有两条思想脉络,一个是道.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七章 贵言自然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猷呵,其贵言也.成事述功,而百姓曰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若渝 ...

  • 道德经讲义-第九章 功成身退-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九章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古云:"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又曰:&qu ...

  • 道德经讲义-第二章 美善之称-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章 美善之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离,生而不有, ...

  • 新书 |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出版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 [清]宋龙渊 著,谭植元.林静 整理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定价:70.00元 内容简介 <道德经>,老子的伟大著作,是对中国人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四章 何以知天下-道德真源

    天地之生人也,赋之气以立命,即赋之理以成性,理气原来合一,性命两不相离,要皆清空一气盘旋天地.盈虚消息.纯乎自然.造化往来至于百代者也.人类虽有不齐,造物纵有不等,而此气同即此理同,终无有或易者.圣人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二章 知子守母-道德真源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金丹一物,岂有他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君子万物皆备,不出户庭以修其身,而世道之变迁.人心之更易,与夫推亡固存 ...

  •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

    老子在这一章节讲述大道和捷径,讲述"我"与他人的区别. 先贴下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

  • 介然有知,唯施是畏!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财货有余,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道,具有三层含义: 一,      道是造物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