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九章 功成身退-道德真源
相关推荐
-
宋龙渊注《道德经讲义》——知有章 第十七
抄录因缘 <重刊龙渊子注道德经讲义缘起> 自汉迄今.注道德经者.代不乏人.要以清初龙渊子宋常星真人所注为最精核.龙渊子清初太史.历官国史馆总裁.都察院御史.致仕还乡.潜心研究.注道德经讲义 ...
-
无极静桩功修炼
无极静功方式有坐式.卧式和站式.当然炼功以坐式与站式为佳,但为什么选站式的无极桩功呢?人们知道,身体动时属阳,静时属阴,坐式和卧式阴气较重,易引起筋骨血脉瘀滞阻塞和容易引起瘫痪.尤其是中老年人,原本血 ...
-
道德经讲义-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道德真源
此章总结通部,示人<道德>一经皆真实无妄之言,不得以文词不美将此经置之高阁而不论不议也.须知道本无名,强名曰道,道本无言,有言皆障,然为教化众生,不得不权立虚名以为后学津梁.既有言矣,则言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修身之道,惟善为宝.为善之道,自治为先.盖道在内而不在外,修在己而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禀阳和之气则生,阴寒之气则死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从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国无民则国谁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古之治天下者,必因乎民情之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诗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所谓威者,纲常名教之大,天理所最难犯者.使知慎独于衾影,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一章 病病不病-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一章 病病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睿智所照,自如明镜无尘,止水无波,物来毕照,毫无遁情.此神明洞彻,自然而知,因物为缘,如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