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二章 知子守母-道德真源
相关推荐
-
武功心法-《文始道德经》五十二章节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 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危:启其门,塞其事,终身不敕.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勿遗身央,是谓袭恒. 以上是文始版本<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之心得
第五十二章 守母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
-
金丹四百字—张伯瑞
南宋 张伯端 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玉炉火温温,鼎上飞紫霞. 华池莲花开,神水金波静.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 朱砂炼阳气,水银烹金精.金精与阳气, ...
-
《道德经》第52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弱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 ...
-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老子修道的具体方法
金童子:第五十二章:见微守柔 和光复明 尹喜问:向您请教了这么久,我已基本明白了道的含义,但具体的修道方法能教教吗? 老子答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如啬-道德真源
治人之道,即事天之道,天人固一气也,故治人所以事天,事天不外治人.莫谓天道甚远,即寓于人道至迩之中.不知天道,且观人心.能尽人事,即合天道.虽一高一卑迥相悬绝,惟在于安民为主,民治定则天心一矣.其要在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二章 冲气为和-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二章 冲气为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虽自然无为,然着于无为又成顽空之学,须以无为植其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修身之道,不外性命.人欲尽性立命,必先存心养性,保命全形,于以修之炼之, ...
-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悟读述杂【52】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悟读述杂【52】
-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同明相照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