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六章 谷神玄牝-道德真源
相关推荐
- 
                             
                            《道德经》智慧:谷神不死 ,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原 文:谷神不死 ,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释 文:谷神(大道)是永恒长存的,这就是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生育的产门,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怎样用都用 ... 
- 
                             
                            道德经|新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理解“谷神”更好悟道<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说本章之前,回忆一下前面篇章,老子对道的认知与描述.玄之又玄,妙之又妙,众妙之门,老子用他的语言极尽 ... 
- 
                             
                            《道德经》第六章:天地之根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自然之神不死,它是玄妙之母.玄妙母性之门,是天地之根.绵绵不 ... 
- 
                             
                            夕霞夜话——说说《道德经》第六章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学苑出版社作者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夕霞夜话--说说<道德经>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 ... 
- 
                             
                            《道德经》这章所指,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那个东西?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第五章 心得: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根据注解,是指道.谷,我个人觉得,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偏指实物 ... 
- 
                             
                            我对《道德经.谷神不死》的解释我对<道德经.谷神不死>的解释 (1) 本章标题<谷神不死>,是整个丹道学术的纲,纲举才能目张.谷,一般指两山峰之间的低地,在这里,两眼角之间的低处,即眉间处的玄关窍,就是玄关 ... 
- 
                             
                            道德经~打坐要领(连载06):天地之根 | 看见静坐中的念头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回到"走进道德经"静心活动.每天,我们将为您诵读一章<道德经>,同时结合静坐的方法,与您共同在宁静中走进经典.走进内心.走进生命. 静坐引领 现在,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道德真源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若渝 ... 
- 
                             
                            道德经讲义-第九章 功成身退-道德真源道德经讲义 第九章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古云:"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又曰:&qu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道德真源道德经讲义 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道德真源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君民皆安,征伐无用,故放马归林,开田辟地,以期粪 ... 
- 
                             
                            道德经讲义-注后语-道德真源道德经讲义 注后语 此经注毕,呼群弟子而告之曰:目今大道危如累卵,所赖尔学道诸人以撑持天地,救正乾坤.纵说奸匪之徒将有兵戈之动,然天有安排,总不至令尔等有不测之虞也.只怕尔等执德不宏,信道不笃,二意三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道德真源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道德真源修身之道,遏欲为先.遏欲之要,治于未然则易,治于将然则难:治于将然犹易,治于已然则难.故太上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言人当闲居独处之时,心不役于事,事不扰于心,寂然不动,安止 ... 
- 
                             
                            道德经讲义-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道德真源此章总结通部,示人<道德>一经皆真实无妄之言,不得以文词不美将此经置之高阁而不论不议也.须知道本无名,强名曰道,道本无言,有言皆障,然为教化众生,不得不权立虚名以为后学津梁.既有言矣,则言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道德真源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修身之道,惟善为宝.为善之道,自治为先.盖道在内而不在外,修在己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