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脉证并治:栀子豉汤、银翘散、升降散

(0)

相关推荐

  • 腹泻黄芩汤李克绍

    (三)清凉法清凉法是用于热泻的.热泻的特点是∶大便的时候,觉得肛门灼热,粪门弹响连声,粪色深黄,酸臭难闻,小便赤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苦寒泻热药才能起到泄热止泻的作用.李士材说∶ 用清凉法治热泻,就像 ...

  • 温病条辨——黄连黄芩汤

    十九.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黄连黄芩汤主之.不渴而舌滑者属湿温. 温热,燥病也,其呕由于邪热夹秽,扰乱中宫而然,故以黄连.黄芩彻其热,以芳香蒸变化其浊也. 黄连黄芩汤方(苦寒微辛法) 黄 ...

  • 宣透郁热好搭档——栀子豉汤合升降散

    杏林明医 传播中医,弘扬经方,守护健康! 94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导读:栀子豉汤合升降散:治热病,上下分消.宣散郁热:腹诊特点:剑突下压痛伴有脐上痛. 栀子豉汤合升降散案 段 ...

  • 栀子豉汤合升降散案 – 经方派

    段某,男,4岁,住石家庄市金马腾跃园.2016年7月6日初.患儿因咽部疱疹及发热2天就诊.自7月3日晚开始,发热.咽痛.哭闹不食.有与另一患儿接触史(两人前后隔1日出现症状)两个孩子均在井陉矿区医院给 ...

  • 【《桂林本伤寒杂病论》卷四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4.1]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 [4.2] 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发为温病,名曰春温.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 ...

  •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 ...

  • 《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 ...

  • 第五节:里热证证治、栀子豉汤证及其它汤证的学习要点

    本期掌握热证的证治要点.熟悉经方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方.栀子生姜豉汤方.栀子厚朴汤方.栀子干姜汤方.麻杏石甘汤证.白虎汤证及白虎加人参汤证.葛根芩连汤证.黄芩汤方等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特别注意里热 ...

  • 白虎加桂枝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7.2)---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7.2 白虎加桂枝汤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这个身无寒但热正是说瘅疟,是照着内经上说的话,它不是先热后寒啊.所以仲景说这个温疟与内经所说瘅疟相同的,他没有再有瘅疟之说了,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