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花美男

教育部发文推荐的《开学第一课》热了起来,从广告到诚信,从成龙而后又到了“娘炮”。嗯,大家都挺闲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参合进来了,我也闲,那么大家就聊聊吧。

新华社评论文章提的“娘炮”是有贬义的,那几个孩子没那么严重的,可以换个好听点的“花美男”。百度释义,花样美男(Flower boys ),是像花一样美丽的男子, 指那些长相比同龄人年轻,皮肤白,腿身比完美的男子。花美男就是形容一个男人长得漂亮吧。当然,要成为花美男必须条件是不矫揉造作。

有人分析过那些爱打扮男孩们的原生家庭吗?可知有多少是丧偶式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因为父亲缺位而又对女性的模仿,缺乏运动,爱干净,情感细腻而敏感!这样的指责对于他们而言又将意味着什么,知道吗?心存善良,嘴上留德吧,与其说别人,不如反省一下自己。

参与评论的大猪蹄子们,你们留给自己孩子的时间又有多少,特别是男孩?《三字经》说的是“子不教,父之过”,爸爸去哪里了?这些花美男成长的时间大约是90年代到2003年,这个过程中,父亲们都钻钱眼里去了。吼[嘿哈]娱乐业是当时最好赚钱的地方之一,花美男无疑是资本在这个行当的爆炸引起的后果之一罢了。

审美是具有时代性的,后代的审美是在前代的影响而来的,当下的审美并非是无源之水。在指责的同时,更应当是反省。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节目,其实就是一组社会的思考反应。那个节目里,人们可以看出父亲缺位的女孩缺乏安全感,父亲缺位的男孩更缺乏担当。想象一下,这些“孤儿式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将来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母亲和没有担当的父亲,有多可怖知道吗?

内因才是失败的根本,如果不想中华民族的根断在这个颠鸾倒凤上,麻烦大猪蹄子们搞清楚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对社会尽职尽责的同时,首先对家庭尽职尽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