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老废物药方:专治跨考和摸鱼四年导致的复试没材料、简历不会写。

在上一次的咸鱼翻身复试动员里,我预测今年因为疫情,因此大概率会采用线上复试的方式。一方面,去年教育部在要求远程复试时便提出复试要强调「综合、开放性的能力测试」;同时,因为中传等院校改革今年更强调复试的「文书与科研能力背调」。基于这样的两大因素,今年的线上复试可能较之以往更关注「个人材料」的准备。
这问题就出现了。
有的朋友,跨专业考研,没经验没实践没材料。有的朋友,大学躺尸三年,除了在王者峡谷里驰骋出的王者段位和在饭圈吃瓜掌握的一身冲浪本领以外一无是处。但现在你却需要拿出一份优秀的简历,一些优秀的经历、一份亮眼的作品集、一些牛逼的获奖或科研成果——这也太强人所难了吧!
年纪轻轻,承受了太多意外。
不过也不要慌,每年跨考的同学比比皆是,不是说没有牛逼的经历就写不出优秀的材料,材料不仅靠过往云烟,也靠当下吹嘘(不是。
所以假如你属于上述我说的两类人群,那最好快点动起来,适当的开始准备一些相关复试材料,一边准备一边看自己到底缺少什么,以便早做安排。


👹
✖️
👾
   用药指南   

👶 适宜人群:适用于21届所有觉得自己有希望参加复试、包括调剂复试在内的所有同学——即使你的目标院校没有明确提出需要提交证明材料,但是事先整理好这类能证明自己学术能力的材料也依然是复试和拜导师中的加分项,更何况导师是一定需要看你的个人简历和学术能力与期待研究方向的,因此所有参加复试的同学都必须要准备。
⚠️ 注意事项:本药方中囊括了多种材料类型,但并不以为你需要准备所有的材料,请根据每味药方下的说明文字,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内容予以准备。
✅ 使用顺序:先准备必要材料,再准备加分材料,最后准备附加/辅助文件,保证基础分,再拿提高分,顺序不能错。
☠️ 禁忌:绝对禁止材料造假、绝对禁止过度吹嘘、绝对禁止挪用他人成果、绝对禁止学术不端。
-
-
养了一年的大胖白菜们
终于可以吃了
🥬
复试准备材料基本清单
1、个人简历
2、个人情况说明(自我介绍)
3、个人科研成果
4、个人社会实践成果
5、科研设想(研究计划书)
6、个人作品集
*绿色加粗部分是必备材料,黑色部分是根据个人情况和院校要求准备的材料,大家可以把这份清单记在你的复试小本本上,准备完一份划掉一份,保证不会有任何材料遗漏。

👹
✖️
👾
   材料基本内容分析   
🔜 必备材料之个人简历

✨ 涉及基本内容: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个人技能、获奖与证书、教育背景(学校、学位、主修课程、主要成果等)、科研成果、校园实践经历、社会实践经历、自我介绍。
✨ 材料价值:极其重要,其他的材料都可以不准备,但你不可以没有简历。复试必备就是揣着至少十章彩色打印的简历,必要时恭敬的发给大佬们,在大佬们面带微笑的阅读中忐忑搓手。
内容解析:简历就是复试时你的门面,也是对你个人能力的高度概括,其他的诸如「科研成果」和「证明文件」都是对你个人简历的具体补充和证明。所以大家再撰写简历的时候,一定要细节性的回忆你大学以来全部的成就。
分享几个复试简历的写作技巧。第一是「取长补短」:假如你是成绩好,就将大量的笔墨放在「教育背景」中,突出你的绩点、成绩排名、奖学金、论文成果等;假如你的实践经历丰富,则重点展现你的项目内容、项目价值、你在项目中的作用和项目最终成果,最好以量化的方式进行写作。第二是「突出重点」,简历不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完全可以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让阅读者第一眼看到你的优势。第三是「个性鲜明」,复试并不是严肃的工作场合,因此可以适当的在简历中,尤其是简历的自我介绍中体现出一定的个人特质,比如「对饭圈语言了如指掌」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特长——不要过于严肃,适度的活泼反而会让新传的老师们眼前一亮。
给大家一个简历撰写的案例,假如本花要撰写自己的项目经历,就可以这样写:「2018年3月至今创建知识类社群平台,以微信公众号「秃头研究所」为基础、组建以社群为核心的深度内容、电商、视频矩阵,两年内发文300余篇、搭建千人社群、实现账号粉丝万数突破与账号x万级变现。在运营过程中对当下的互联网生态、营销、变现、消费者心理有一定的认知和见解。」
逻辑是:时间、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实际成就、个人成长五大部分。
🔜 必备材料之中英自我介绍

✨ 涉及基本内容:快速且高度概括你自己,包括你的教育背景、你的兴趣爱好、你最突出的特长、你的实践与科研经历以及你的优势,这是第一部分的硬性内容。第二部分是软性内容,包括你为什么要报考新传、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你未来的学术和职业规划等。
✨ 材料价值:准备一段自我介绍才能保证面试万无一失,毕竟面试最最最常见的考题就是让你先介绍一下你自己,以及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因此一定要准备中英文两个版本的自我介绍。

✨ 内容解析:文书版的自我介绍关键在于突出你的经历与文学素养,大可以在介绍完之后谈谈你的新闻理想与为什么选择这所院校;如果是口头版本的自我介绍,则更需要关注时间把握和好奇心调动,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将奠定接下来整场面试的走向,在自我介绍和简历中可以给面试观预设一些悬念,引导他们问出你准备过的相关问题,比如可以在自我介绍中谈及你选择新闻是因为阅读了xxx并思考了xx问题,或许老师就可能会顺着这本书进行进一步提问——这是常见的自我介绍技巧,大家一定要在撰写自我介绍时有所关注。
🔜 非必备材料之科研成果
✨ 涉及基本内容:科研最终成果(论文文本)、科研项目说明
材料价值:这个并不是必要材料,甚至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这项材料,如果有的话那真的是妥妥加分。注意科研成果并不一定要是新闻传播领域的,也可以是其他领域,即使是水稻养殖的一百种方法发布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也完全没有问题,因为科研成果是用来证明你个人的学术能力,而学术能力代表着你的逻辑能力、文书能力、研究能力等等,这些从来和学科本身无关。因此只要你有发表的论文就可以。

✨ 内容解析:如果有已发表的论文,特别是新传领域的论文,那你必须要对整个论文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非常非常清楚才行(本科论文往往是导师带队,可能你只负责了其中一部分,但你也得对整个论文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是尚未发表,但论文导师和你说有发表可能性的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那你现阶段一定要抓紧研究和写,它可能会成为你的重要材料(因为我本人是跨专业考研,本科经济学的我在毕业论文的时候选了一个和新传有点关系的交叉性选题,当时我的毕业论文导师明确的和我说这篇论文日后会帮我发期刊,所以后来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成了我复试时的科研成果,所以这样的操作是可以被认可的。)

🔜 非必备材料之实践成果
涉及基本内容:证书/相关证明文件/实习证明/项目证明等任选其一即可。
材料价值:证明你确实有过相关的实践,包括校园实践以及实习。
✨ 内容解析:一般而言这些内容都是直接写在简历或者是自我介绍里的,材料只是稳妥起见作为证明而存在。也确实会存在「没有证明文件」的情况,比如实习单位没有开具实习证明,在校园进行实践活动没有相关的证书,这些其实也不要紧,常规情况下学校本着基本的信任,这类实践并不会求证,但会存在排查的情况,所以最好是备用的「照片」「工牌」「相关负责人电话」等以备查证。

🔜 非必备材料之科研设想
✨ 涉及基本内容:科研设想又称为研究计划书,主要包括题目、研究缘起、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创新与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 材料价值:有部分院校或者是部分导师是直接要求撰写一份研究计划书作为复试材料,或者是直接在复试笔试中要求撰写一份研究计划书,因此报考考纲中有这类规定院校的同学们,这对你们而言就是必备材料。那如果没有做该项要求的,大家可以选择性的撰写研究计划书,但假如你既没有研究成果,也没有实践成果,整个人空空荡荡一贫如洗,我个人建议最好是撰写一份研究计划书,以此向老师证明你的科研能力,再不济就算写得不好,也至少能证明一下你的努力:虽然我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也没有闲着。

✨ 内容解析:科研设想的撰写很复杂,复杂到它可以算作是一个简易版的开题报告,并且你的科研设想的选题还需要有价值、有新意——因而第一步选题就是一大难题。可能不少同学连论述都忘了怎么写了,更不要说写一篇论文了。因此科研设想我们会单独撰写一篇推送教大家来写。

🔜 非必备材料之证明文件与作品集
✨ 涉及基本内容:学历证书、相关技能证书如语言类的普通话与四六级和技术类的计算机二级等、科研成果证明、项目成果证明文件、奖项证书如大广赛校级别以上的各类比赛证书皆可、个人作品集。
材料价值:前几个内容都已经说过了,这里主要谈一下「个人作品集」。新传和艺术类一样,是存在个人作品集,作品集也是你个人能力的综合展示,是对你「技能」的全面说明。
✨ 内容解析:假如你说你擅长拍照,那么你可以在作品集中展示你的摄影作品;你擅长撰写文章,你可以做一份你的文章集——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我的导师曾提醒我,作品是需要有认可度的,你随意拍的一张照片不叫作品,只有经过社会认可的照片/文章才叫作品,因此照片需要刊登/发表过的(社交媒体也算,但最好有一定的粉丝量背书);文章必须是公开发表的(个人公众号也算,需要有阅读量和点评赞)。
作品集有两种呈现形式,如果是文章/图片内容,则可以用纸质版作品集进行装订呈现;如果涉及到数字化内容如视频内容、可视化内容等,可以将作品集进行上传和储存,并生成二维码添加在简历上,这样老师看简历的时候,就可以同步阅读到能证明你技能的作品集。

👹
✖️
👾
   毫无经验的同学要咋办   
上述内容就是我们在考研复试时可以全面证明你个人综合能力的各种材料。但如果你发现你越看越心慌,越看越觉得自己啥啥都没有啥啥都不行复试肯定凉透了——不必慌张,这里有几个稍微耍点小聪明的办法来救你。
🥊 技巧一:简历找突破口
突破口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没有科研就关注在校成绩和课程作业与论文、没有校外经历就关注校园经历、没有校园经历就突出个人技能与特、跨考突出自己的学习能力、新传热情和和新传相关的技能。
总而言之,简历可以没有很多亮点,但不能一个亮点都没有。对于本专业的同学,就算没有学术成果,平时的一些课程作业和课程论文也可以拿出来用,一些相关的校园媒体/校园社团的工作也是完全OK的;跨考的同学则需要突出你本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你适合学新传的能力,比如熟练使用剪辑软件等等。
这个突破口因人而异,但一定要找到。
🥊 技巧二:自我介绍适度解释
所谓的适度解释,就是告诉老师你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如果是跨专业的同学,最核心的点就在于要向老师解释你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为什么选择新传——这个问题回答好了,没成果没经历啥的都是小事,老师们是不会过多关注的,毕竟跨考在新传领域特正常,老师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如果是本专业但是却没有什么成果的同学,就一定要和老师解释清楚你干嘛去了,你用你荒芜的大学三年做了些什么,换来了今天能站在老师面前的机会——如果不解释清楚,万一遇到刨根问底的老师,恐怕很难收场。
🥊 技巧三:重点准备科研设想
如果你一穷二白,科研成果实践成果学科技能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那就从此刻开始努力吧孩子,让老师看到你的诚意和你的能力。努力的方法只有一个:写一份科研设想。
即使你的院校没有要求科研设想,你也最好是准备一份并在允许的情况下提交给面试老师,这样老师们或许就不会追问你空空如也的简历,而是对你的科研设想进行提问——当然这是理想情况。
就算不能提交给面试老师,在你拜导师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份科研设想老证明自己,告诉导师你的研究能力。如果是相对比较偏向于实践方向的导师,比如搞广告、广电的导师,你就可以考虑撰写一份和老师研究方向,近期课题相关的广告策划/影视策划或提纲等。
总而言之,技巧三的关键就是:在已知自己存在不足的情况下,从现在开始写点什么做点什么来展现你的优秀和努力,而不是麻木的等待。

希望各位复试咸鱼们最近除了读书,也要赶紧动起来,一项一项的准备自己的复试材料。现在写好了简历搞好了自我介绍等内容,才能再未来我们开设公益简历修改等活动的时候,快速的把简历/自我介绍/科研设想丢过来呀。
希望大家正确评估自己的材料,然后迅速的开始复试前期准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