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印乡痕| 一棵树的记忆

全文共1923字         阅读全文需6分钟

过去农村树多,村内一半的天空中有着树的身影。去个陌生的村庄,指路人左右指引,完了往往会说一句,见着有一片树的地方就到了。

  树的品种有槐树、榆树、杨树、柳树、椿树,兼有少量的杏树与桃树。树的习性与品质及用途不一,优劣轩轾难分,但若非分个伯仲,人们以为槐树是最讨人喜欢的。

  槐树品相端庄,从容中显灵动,刚毅不失温柔,春夏窈窕如淑女,秋冬挺拔傲寒风,是一年四季都有风景的好树。还有,槐木木质坚韧,纹路清晰诡异,像人绘上去的一幅幅简约图画,做成板柜或木箱置于室内令人目中生花,且禁得住岁月消磨,几十年不朽不蠹,抹布一擦,光鲜如初。

  八奶和九奶家一宅两院,门口有棵槐树。树龄百年以上,树身很粗,需两个成人合抱,树枝向天空四散开去,占了门口的半个天空。

春天来了,槐花开满树,白白的如天女散花,好闻的槐花香味,先是上了天,空中一阵春风吹来,又返回地下,人们嘬着鼻子闻着嗅着,眯着眼,半天才呼出口长气——好香啊。

胆大的孩子便爬上去掰枝杈,拣花多的,一枝枝扔下,年岁小的在树下兴奋地捡起,快快地揪下几朵填进嘴里——嫩嫩地只需嚼一两下,便轻绵如雪地落进了嗓眼儿,口中留下清香一片……

槐花还可充粮代饭,或与玉米面滚在一起做“菜娘娘”或做成“槐花汤”,都可称美食,大人孩子高兴地享用……

  大槐树的故事不止这些,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更多。

夏日的中午,暑气难捱,大槐树成了一顶巨伞,它的骨架擎起了天,一身的浓绿遮挡了骄阳。男孩子们在绿荫下玩着纸牌或下着“老虎棋”,女孩子则是玩着“抓石子”“抓大把儿”(猪羊脚关节骨),大人们便会拿着板凳、蒲团、蒲扇来到树下聊天或小憩,也有女人趁着这时纳鞋底补衣裳,飞针走线地把闲时变成了繁忙。转眼工夫,一个淘气小子爬上了树,在宽阔枝杈关节处躺下假睡,招得下面人一片惊呼,接着就是大人们一片呵斥,呵斥声中,淘气小子像个羞涩的胜利者,出溜着下了树,脸上留下的是得意的鬼笑……

  伏天的晚上,大槐树下也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男女老少聚一起说说笑笑,老人们抽着旱烟,远望去多个烟袋锅闪动微小火光,像天上的繁星落在了地上。说笑声传开去,飞向村子四方,寂静的村夜被搅的异常活泛。其实,槐树还有个优点,就是不生虫子,没有虫尸虫便飘落,坐在下面免了天扰之忧。

  讲故事,是大槐树下永远的主打节目。八爷年纪大、阅历广,且记性强、口才也好。古稀之年,肚子里的故事成串串,随便往外一抻,便会吸人拿人。他讲的故事纪实性强,张三李四有名有姓,时间地点逐一交待,听来真实可信。八爷是村子的活档案,村子何时立,张氏哪里来,祖上先贤有几许,现代当代谁英雄等等,心里俨然有本账。他讲村内的五名革命烈士,什么时间参加革命,参加了哪些战役,最后牺牲在什么地方,让人听的入神且激动。其中,有位郝姓烈士随大兵南下,他们晚上休息在床上都是头朝里,免得敌人摸来直接砍头,他作战英勇,表现积极,是村里的出息人,可惜后来在战斗中牺牲了。见到烈士证书,全村人不无婉惜下泪。

  讲故事的能手还有张叔。张叔识文段字,喜欢看书,且看的多,是老书新书一齐看。四大名著看了个遍,还有《施公案》《狄公案》《彭公案》《封神演义》《聊斋誌异》等等。张叔看书细,像细嚼慢咽地吃饭,而且他还有个习惯,直看到能够把书中故事背下来,然后,再用自已的语言讲出来为止。于是,他讲的故事出神入化,活灵活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我们常听不厌的段子,神通广大,百艺在身,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是我儿时梦中崇拜的大英雄。这样的英雄还有《水浒传》里的李逵、武松、鲁智深,还有《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张飞、赵云……每当张叔讲故事时,周围一群人都会平声敛气,心神专注,没有了大人孩子的说话声、嘈杂声,抽烟袋的忘了叭哒嘴,拿着蒲扇的忘了摇,人们往往张着嘴,直着眼,直到讲完了还不觉得,仍在伸着耳朵往下听……

  大槐树是有灵性的,它根植厚土,头展苍穹,起风了,摇头示人收起晾晒衣物、关闭窗门;暮秋阴雨中,它迎空站立,直到浑身湿透,脚下却是块干干的空儿地,让人歇脚避寒;骄阳下,它坦然面对,以一身化不开的浓绿筋骨撑起了一片荫凉;就是在寒冬,见到它挺立的腰板、凌空枝杈,也会令人心里生起暖意……岁月中,树与人相伴,村人把它当成了生活的一员,农家四季时光融进了槐树成长的苍桑印迹与守望……

  大槐树下是村人心灵交流的所在,更是农耕时代文化传播的场所,民间文学在那里汇聚扩散传承,同时,还是我们正义、英雄主义情结的孕育之地。

  如今,事人皆非,大槐树和八爷早已不在,就连时值英年的张叔也已于今年仙逝,可情形却历历在目,乡亲们聚集树下,谈天说地,分享口头文学的场面终难忘却。而这些经历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却终归难以评估。

  黄土是襁褓,槐树是摇篮。难忘大槐树,难忘大槐树下的那片荫凉!

作者简介

张国印,河北省遵化市人。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

平台征稿启示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顾  问:关仁山  峭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晓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0)

相关推荐

  • 少年说||长泽(28): 我的植物朋友——槐树爷爷

    我们小区里有一棵"槐树爷爷",很高很大,就在小区活动场地的旁边.爸爸说这棵树少说也有五十年了,人们为了保护他,盖房子的时候,建筑特意做出了很大的退让.大槐树茂密的树冠很大,直径有十 ...

  • 我曾经在安平杨马庄够过槐连豆

    槐树是我们最最亲近的树木之一. "大槐树,槐又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都来了,俺家的闺女还没来.说着说看来到了,爹见了,接包袱:娘见了,抱孩子.嫂子见了脸一扭.嫂子嫂子您别扭,俺当天来 ...

  • 长河星空丨大槐树下/姚国禄

    想起村庄,就想起我的姚家祠堂,想起姚家祠堂里的那棵大槐树.它是村庄的风景,许多年,一直根植在村民的梦寐里,是村民们心中的望乡台. 大槐树在村庄的东头,这里是村庄的制高点,站在大槐树下能够看见每家每户的 ...

  • 国印乡痕|岳父是本书

    全文共1150字         阅读全文需4分钟 岳父在世时觉得他象加盐的水淡而有味,岳父不在了觉得他象一坛老酒闻久愈香.接下来,随着离别岁月的渐远渐长倒愈发让人感觉他就象一本书,愈读愈耐读起来-- ...

  • 国印乡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全文共2193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农村的改革巨变始于土地,且是个渐进的过程.三四年时间内,先是农活小段承包,然后是联产承包,再后才是彻底分田单干,叫大包干责任制. 小段承包属牛刀小试 ...

  • 国印乡痕| 冀东砸夯号子

    全文共2022字         阅读全文需8分钟 过去,乡村里的劳动往往是沉累的,而乡村里的歌声则是悠扬的. 不知哪时,也不知是谁,把歌声融进了劳动里,于是,那劳动的辛苦里便有了轻松,有了乐趣.砸夯 ...

  • 国印乡痕| 文学里的时光味道

    全文共1575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见我闲人般的日子,便有朋友问我能写几本书,我竟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知道会写多少,就像稚童不知道自己人生未来一样.因为写作是靠心智的,是水到渠成后再 ...

  • 国印乡痕 / 散文 / 麦秋,麦秋!

    农事里有两个秋天--大秋和麦秋.大秋是所有粮食及其它农作物收获的季节,高粱.玉米.谷子.豆子.粳子.白薯.芝麻.棉花.麻类.萝卜.白菜等等.大秋作物多,成熟时间也早晚不齐,从"处暑十天乱割谷 ...

  • 国印乡痕| 遵化与《人民日报》

    全文共1591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谁都说自己的家乡好,我的家乡河北省遵化市更是可圈可点. 自然遗存与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光世界文化遗产就有两处--人间奇迹之一万里长城和保存最完整.规模 ...

  • 国印乡痕| 说灯

    全文共2168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几天前,卧室的灯暗了下来,不知何故,又开关了几次还不亮,看看其它地方都无异常,便知是灯管出了问题,俗话称--烧了. 第二天,买灯管前,怕出错先用手机 ...

  • 国印乡痕| 作家王立新:对文学热爱真切

    本文作者与作家王立新合影 全文共1766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1月9日上午在唐山新华书店参加品书.选书活动,见到些熟悉的文友.因为人不多,初次相逢的几位很快也认识了. 冬天日短,活动完 ...

  • 国印乡痕| 老油房

    全文共1654字         阅读全文需4分钟 编者按 国印老师的乡痕系列散文,如一轴徐徐展开的长卷,向我们展示了华北农村六.七十年代生产.生活的生动画面.在这幅画卷中,有国印老师忠直地体察.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