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猪八戒洗澡,猪下水,网友踊跃尝试,却难觅最佳下联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由于它老少皆宜,所以在几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欢。关于《西游记》的周边产物也有很多,不仅有电影、电视剧,而且还有泥人、手办等,一些特型演员更是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比如在86版《西游记》中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

猪八戒

陈寅恪的怪题

除此之外,很多人在对联中也引入了《西游记》的内容,还因此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绝对。比如陈寅恪在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的入学考试中,便出了一句以“孙行者”为题的上联。当时清华大学正在准备新生的入学考试,国文系主任刘文典便请陈寅恪代拟试题。毕竟陈寅恪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他的水平毋庸置疑。

陈寅恪

但陈寅恪当时已经安排好前往北戴河休养,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但刘文典都开口了,他也不好拒绝,便拟了两道题。一道题目是以《梦游清华园记》有主题,写一篇作文。另一道题目则是对对子,上联只有三个字:孙行者。看起来,对对子这道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但很多学生却认为它的难度要远远超过作文。

学生

毕竟作文主题明确,大家既然能考进清华,在写作能力上,估计也不会相差太多。而对对子,这需要琢磨的点就太多了。一要看对联的平仄对应性。二要揣摩出题人的心思。一旦想得偏离了出题人的意思,那就会与其他同学拉开很大的差距。所以不少同学挠头苦思,直到交卷都没有想出下联。那一场国文题目的考试,一半学生交了白卷。

孙行者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有冒险精神,本着“宁肯答错,不肯放过”的原则,写上了猪八戒、沙和尚等答案,但毫无例外被判了0分。最后只有一人得到了满分,那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的周祖谟,他的答案是“胡适之”。当然,还有学生答祖冲之和王引之也不能算错。但若评选最合适的,还是“胡适之”。

为何陈寅恪会挑选“胡适之”作为标准答案呢?原来他在出题时正好看到苏轼的“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便以此为参考,出了“孙行者”的上联。其中“韩卢”是犬名,“行退”是步履动词,者和之是虚词。而周祖谟的答案“胡适之”,“胡(猢)狲”均指猴,“行者”和“适之”音韵皆可相对,所以为最佳答案。陈寅恪解释之后,大家心服口服。

猪八戒

关于猪八戒的对联

而在近年来,也有人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出了一个上联,且一直没有得到合适的下联。内容为:猪八戒洗澡,猪下水。在这个上联中,猪下水是对猪八戒洗澡的定义补充,都是在强调猪八戒洗澡的这个动作。且“猪下水”这个词一语双关,还指人类要吃的猪内脏,必须要经过清洗才可食用。同时,这个上联还有歇后语的意思。所以这个上联的难度非常大。

沙和尚

对联出来后,网友们踊跃回答,有人给出下联:孙悟空上天,窜天猴。有人则叫喊:孙悟空受戒,猴头菇。一些重口味的网友,更是给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回复:沙和尚出恭,沙拉酱。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联中的“猪下水”既可以指名词,也可以代指动作。所以上面网友的下联还是差强人意。大家有更好的下联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