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著名八大天主教修道院,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

天主教进入中国,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文化,促进了古老中华文明进入现代化进程,而且还建设了许多医院、孤儿院和修道院,但却经历了四起三落命运多舛,很多教产被侵占,然后遭到毁坏,成为废墟。






《遣使会在华传教史》中这样记载:“他们在宁波的会院,几似一村,分为地区,熙熙攘攘。在宁波商埠区中,他们收容了四百名穷人,各色各种的人都有;老人、孤儿、病人、疯子等无一不有。连外教人也愿以他们的钱财,来帮助这一些慈善事业。
因着他们的助佑,乃能成立庞大的模范会院,各色各种的人,都可找到救助。”
可见,教务的迅速发展和遣使会注重修院教育的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白鹿上书院
白鹿领报修院建成于1908年5月23日,整个工期13年,属哥特式建筑,该建筑工艺精美。

民国时期全盛时的白鹿上书院
白鹿领报修院建成于1908年5月23日,整个工期13年,属哥特式建筑,该建筑工艺精美。





512地震后的白鹿书上院

修缮中的上书院 四川彭州白鹿镇
白鹿上书院,中国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回水村(一称书院村),是一处法式天主教教堂建筑,是一所成都市教区培养天主教传教士的神哲学院。2006年,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法国印刷的明信片,可以看见六冲关修道院当年的依稀模样。




五,河南总修院
河南总修院即大修院,位于开封东郊羊尾铺,占地57亩。该院系1930年由罗马教廷传信部拨款所建。是一所培养中国神职人员的高级宗教院校。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设计为中西合璧型,即外观为中国古典式,内部为西式装饰。这所建筑的外形基本上是仿照天主教会在北京创办的辅仁大学所建造。




六,杨家坪神慰院
杨家坪圣母神慰院即圣母神慰隐修院,是天主教内最严谨的隐修会——严规熙笃会,在中国河北省张家口附近太行山区建立的该会亚洲第一座隐修院(1883年),1947年被毁。


熙笃会严守圣本笃会规,主张生活严肃,重视个人清贫,终身吃素,每日凌晨即起身祈祷。









在旧中国,广大妇女深受压迫。因此许多妇女进入了修道院,她们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并利用教会这个平台,积极参与社会的文明建设,最终成为有用人才。
一百多年前,一群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开荒山,办学校,在太行山脉的尖角上,留下了长久的印迹。

山下的楼为圣约瑟楼,上义师范学校旧址;山上较远处隐约的建筑物为圣母院。九国教堂位于百望山森林公园西南山坳处约1000米距离的绿树丛中,由法国人兴建,扩建于一九一九年,后来有德、比、荷等九个国家传教士在此传教,所以又叫九国教堂。

圣母会从当地人手中买下百望山山顶至山脚的连片土地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最初,有教士在山坡上开垦梯田,种植葡萄,并送到城内的马尾沟教堂酿酒。此即龙徽葡萄酒的前身,上义果酒。稍后,圣母会在山顶修建了圣母院。

圣母院院内

圣母院主楼

百望山上圣母修道院的威廉神父病了,法国名医贝熙业给他诊治后,建议他去百望山后10公里的温泉村中的温泉疗养院做温泉浴.那里的温泉疗养院是在贝熙业的建议下,由李石曾在1921年建立的。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