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檀:《道德经》第十章释义

大家好!又到了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几分钟的休息,我们一起来学习祖先的智慧。今天咱们一起学习道德经的第十章。下面咱们先把道德经的第十章的原文读一下,请大家按我发上来的原文读,因为这里头有两个地方是有改动的,我下面会解释这个改动。请按我现在的原文。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先说一下这里头有两个和通行版本不同的地方。第一个,是“爱民治国,能无以知(智)乎?”知就是通智慧的智。而传统的通行版本是“能无为乎”。还有一个,是“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也是“知”是通作的“智“字。通行版本写的是“能无知乎“,实际上应该是“能无以知乎”。这两个地方的改动,是以出土的帛书为基础来改的。所以这个应该是更准确和可靠,我们尊重出土的帛书来改动,这样改完以后,《道德经》的意义是连贯而明确的。
下面我们把这一章大概的串讲一下。营魂就是魂魄。“营”是指的我们身体的那个魂,在中医里头也有一个营气卫气的这个意思,营卫就是我们的身体。所以“营”这里头指的是魂,营魄是魂魄,也就是说魂和魄合一,能不能不分离呢?专气致柔,是专一于这个气,接近于柔和的状态,能不能像婴儿一样呢?清洗擦净自己心灵深处的镜子,能使之没有瑕疵吗?把心灵比作镜子,从道德经里就开始了,并不是后来的佛教,虽然禅宗用的也很多。 再往下。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指的是皇宫的门,也就是,你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你来领导管理国家,但是你能不能守你,能不能伏弱,能不能安静,所以是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智乎,虽然你明白、通达四方,但是你能不能不以智?无以智,就是不要以个人的智力来治国。不是无知,不是让老百姓无知无识像傻子一样。而是说,不要以个人的智力来治理国家,不以个人之力来治理国家。那以什么?就是以法治思想,所以道法思想是一脉的。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使万物滋长而不成为他们的主宰,这就是深奥玄妙的德。 道德经的全文贯穿着两个重要的思想。一个是反对夸夸其谈、玄虚无用的巧言的辩质、空虚虚伪的说教,包括所有的圣贤也好,仁义也好。所以明确的说“不尚贤”,明确的说“善善恶恶”,就是这样。另外一个,就是推崇的是虚怀若谷,不言之教。真正的去守无、守静、守雌,但是他不是不做。而是说强调不以个人的意志,是该如何就如何。那么在这里头,这章是明确的在讲,如何用道法的思想来管理自己,包括管理是国家。 这里头两次提到了“不以智”,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他要首先提到的是魂魄合一。魂魄合一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形神合一,就是言行合一,就是不要空谈,然后不要虚伪道德这些事。而为什么强调婴儿。是因为婴儿没有那么多的自己的观念,一定要自己如何,而是更多的时候,他会没有对事物的主观偏见,不会阻碍外部事物的运行。老子一直强调的,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外围,包括对百姓,都是要让百姓最大程度的自为、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自己行为自己,自己教化自己,自己改正自己,自己变得富足,自己变得富足,自己变得淳朴。 而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是指洞察秋毫,不要有纰漏。这里头,他是讲的一定是要通过法律通过制度等等。中国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词,哪里来的?因为中国自秦和从道开始的道法思想,一贯的是所谓要以制度来管理,也就是说以法治国。因此,才会有天网恢恢这个观念。
中国有一些特殊的观念,比如说人命,非常的被重视。比如说天网恢恢,这些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观念。这些观点,都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积淀是有关系的。 而这里头两次提到了不以智,一个是不以智治国,那另外一个是天门开阖能无以智乎,都是在强调,不要以个人的智力。也就是说,不要玩君主的个人聪明,或者领导者的个人意愿,而是说要用制度去管。制度去管以后,才是用制度管人,是用制度约束人,是用制度鼓励人,而不是靠君主的个人,所谓君主的明智啊,所谓君主的礼贤下士啊,等等。不要这样,而是完全靠制度,靠法律,靠系统。这二点是现在最先进的管理思想。
我们的马王堆汉墓,二十世纪后半叶,马王堆汉墓、睡虎地秦简、秦始皇兵马俑、张家山汉简、居延汉简,为代表的一大批考古发现,使我们真正找到了《道德经》所记载的和所相关的“黄帝学“相关的东西,包括对整个的道家思想和道法思想系统,都有了一个完善的理解。这样也就知道后世传的文本,是有一些地方是有严重的偏颇,甚至是完全的错改了原先的意思。所以今天的这一个版本,我们根据帛书来进行了恢复。而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黄老思想何以治国,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解,也可以理解西汉“汉承秦制”为什么能那么的强大。
我们下面把这一章再读一遍。这章已经是非常有操作性的,对于治理国家乃至于管理公司和自己的家庭,都能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好,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就到这里,明天见。
(温馨提示:由于我和徐老师第一次合作发布这种音频作品,难免在剪辑、调音上出现不尽如人意之地,盼见谅。微信公号“丹阳论道”自即日起开放投稿,文章言之成理者皆有薄酬,另:文章赞赏全部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