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与周景良老师交往二三事

周景良、李国庆两位先生合影,作者拍摄于2007年夏

2019年9月11日下午,我收到启群大哥的微信,得知周老师于9日下午5时辞世。现在看到这条消息,心情还是十分沉重。记忆里,周老师总是略带微笑,每次去北京畅春园拜访他,都一起聊弢翁藏书的各项研究和出版工作进展,聊如何做美食,也聊如何养育小孩儿,仿佛他一直在那样的午后等着我。

第一次见面,一起观弢翁藏书

2007年夏天,我刚刚毕业不久,到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工作,一切都是新鲜的。7月,周老师来馆看书,我在旁协助,一是学习,一是安排相关文献查阅、书影数字化等工作。在周老师到馆前,我们先准备了查阅目录,那是我第一次深入书库了解馆藏,加之了解的是周叔弢藏书,所以十分期待。

周老师看的那些书不是弢翁珍藏的宋元本、明清珍本,也不是后期专藏活字本,而是其晚年生活所用之书。周老师每打开一个书箱都很高兴,随着思绪给我讲那些他熟悉的人,如方地山、巢章甫、李琴盦……我努力想记下周老师所讲的每一个掌故。周老师是个健谈的人,总是微微笑着,讲那些好像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而我恰好是个在场的倾听者,于是一边听一边学习。周老师在馆里看书的那段时间,我总想写些什么,又不知道从何处下笔,倒是周老师,在《丁亥观书杂记》中将看书的感受细腻地表述了出来:或是阅读时偶尔的新发现;或是被记忆尘封住的美好回忆,突然跳了出来的惊喜与兴奋;或是通过书籍隔空的思想交流,父子间的精神交流与对话。《丁亥观书杂记》原题《天津行——从翻阅书籍中感受父亲生活的方方面面》,初稿始成,周老师便用邮件发给我。在弢翁研究方面,每有新成果、新资料,周老师总会发给我学习。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关注弢翁藏书,勉励后学,做一些研究工作。我对弢翁藏书不是最熟悉、最有研究的人,但却是最有感情的人之一,这种情感来源于周老师对弢翁藏书的亲情温暖。

十余年间,与周老邮件往还

天津看书相识之后,我和周老师主要是邮件往来。每逢节日,周老师都会发问候邮件,有需要查阅的资料,他也会发来邮件,详细说明。周老师的语言极为谦和,我这个晚辈心里十分感动,也很忐忑——感动的是我与周老师相差50余岁,却始终没有陌生感、距离感;就像那张周老师在馆里看书的照片,周老师笑得自然,而一旁的我则略有几分拘谨,因为我有些忐忑,担心学业不精,答不上来老师的问题。

在邮件往来中,周老师知道我结婚了,还准备了一份礼物。2013年6月26日,我收到周老师赠送的一部《百花诗笺谱》。周老师习得了弢翁爱书的习惯,书包裹得很严实。最外面一层是硬纸壳,第二层是带气泡纸,第三层是牛皮纸,再内一层是塑料袋,袋中才是老师赠书。周老师曾和我讲,书怕水,所以邮寄图书时他都这样包裹。中国古籍书店影印出版的《百花诗笺谱》一函二册,内有周老师夫人朱宜老师题识和周老师钤印,题记上均覆一张宣纸,以防印染书页函套。周老师爱书如此、用心如此,让我十分感动。我回复书籍收到后,周老师还嘱咐我把外边的塑料袋去掉,因为不利于书的保存。

在周老师的影响下,我也留心一些与弢翁藏书有关的研究。《明纸印本〈宣和宫词〉》是我尝试写的第一篇与弢翁藏书、版本研究有关的文章。完成初稿后,即发邮件给周老师。周老师很快回信,指出图文的编排顺序问题,并指出研究视野不要仅局限于《宣和宫词》所用纸张,弢翁印书还曾用开化纸等。

周老教诲:人若笃实,自有辉光

京津城际、京津高铁开通之后,从北京到天津只需要30分钟左右。每次去拜访周老师,从天津出发,到北京周老师家中,刚好都是中午,与周老师作息时间相宜。我如约而至,周老师则准备好午餐。早些年,周老师行动尚可之时,我们一起在畅春园餐厅吃午餐,后来,就在他家里吃饭。每次周老师都精心准备午餐:红汤、栗子鸡、酸黄瓜、土豆沙拉、泡菜,还有三明治,每次都不一样。用餐的时候,周老师还会给我讲当日菜品的做法。从选料到调味料的牌子,每一步都很有讲究。茶,也是每次必备的饮品。有时候我们也一起聊家常,看看周老师小孙子的视频,十多年来,小孙子已经从孩童变成身高一米八的少年。回家的时候,周老师还要给我带上沙拉、茶,还有给小孩子准备的曲奇饼干。

2015年6月29日,拜访周老师回来,我记了一段日记,其中关于午饭这样写到:“俄罗斯沙拉(酸黄瓜、芹菜、鸡蛋、土豆、梨,窍门:土豆块去皮切好了蒸熟)、泡菜、鸡腿肉炒青笋(鸡腿肉,先用小火煎变色,切块,鲜嫩)、梅菜红烧肉、牛奶汤(香菇水、牛奶、面粉)、油泡炒蘑菇(朱老师南方菜)、青椒炒卷心菜丝。”周老师还送了我一小瓶自己调配的调料,可以做红汤用。每次看望周老师,都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与周老师一起看弢翁藏书,一起整理弢翁藏书,研究弢翁,是一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周老师日常交往的点滴,则是一种修行,我学着待人接物,也学着为人处世。“人若笃实,自有辉光”,这句话从认识周老师后,便注入到我的生活与学习中,在逆境中鼓励我,在顺境中警醒我。

与弢翁藏书结缘,与周老师一起看书,是我职业生涯一个完美的开始。

(0)

相关推荐

  • 书爱家说书3

    董桥: 我有一本小书,叫<藏书消遣>(Book-Coollecting as A Hob-by),是缪尔(P-H-Muir)写的,用书信体分章去写,浅说下手藏书.鉴别初版.确定善本,评议价 ...

  • 周景良:回忆一良大哥

    一良是我的长兄,而我是十兄弟姐妹中最小的,我叫他"大哥".自我孩童时起,他的和蔼.慈爱.宽容的长兄形象就牢牢印在我的脑子里,我对他有一种崇敬的心情,他是我做人和学习两方面的榜样.一 ...

  • 周秀良老师篆书作品欣赏

    周秀良老师篆书作品欣赏

  • 我与孩子交往二三事,教育孩子的黄金期在十岁之前

    教育孩子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学习欲望.求知欲.上进心.自信心 是一件很智慧很隐蔽的事情 隐藏于细细微微的生活中 教育来不得轰轰烈烈.疾风骤雨 狂风暴雨雨过地皮湿 春风化雨才会润物细无声 ...

  • 与陆埮院士交往二三事

    我和陆埮院士从没见过面,但由于<科技导报>工作的缘故,曾多次和他打交道,保持邮件通信近十年.他的学识和人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我终身难以忘怀. 第一次和陆院士打交道是2005年底. ...

  • 金周详 | 与老中医田太溪先生交往二三事

    田太溪医师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金周详 审核:王灵恩 给一位非亲非故的人写点回忆文章,总该给点理由吧.于我而言,他是为我主治的医生,同时也已是亲人.老先生骤然离世让我至今难以 ...

  • 忆周广仁先生的二三事

    前些天因为参加了赵晓生大狮在北京的钢琴研修班,所以多日文章未更新,还望见谅! 在研修班的最后一天下午,很意外地,刚过了88大寿的周广仁先生竟然到场了,并且与我们一道听了一下午赵大狮的课,还讲起了她童年 ...

  • 作家陈继明老师习书二三事

    高中时代对字不甚了解.更别提对书法的关注了. 毕业后,上了一个非正式的作家班,陈老师那会给我们上课.那时候就知道老师是一位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诗写得好,小说亦如此.陈老师那时好像很红,<月光下几 ...

  • 【随笔】广纳百川 云间漫步——记广云老师生活二三事

    值此教师节之日,本号特刊此文,以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 本文首发于昆玉河畔公众号. 以下为原文↓↓↓ Teachers' Day 河畔菌语:今天给大家推送我系13级马哲硕士孙妍师姐写的一篇关于广云老师 ...

  • 王子武先生交往二三事

            文|深圳市文聯綜合部副主任梁超   畫壇大家王子武 一 王子武先生1936年10月生于陝西西安,是中國現當代人物畫家.長安畫派代表人物.中國美協會員.廣東省美協常務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