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剂量
相关推荐
-
超级实用丨中药剂量与作用变化大总结(2)丨附全文打印版资源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707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读书临证 导读 中医不传之密在于量,本文是我一个师兄(大师)所收集资料总结,总结了75味常用中药的克数变化和中药所发挥作 ...
-
(57)《医路随记》——七十六味药物剂量运用经验(二)
(21)升麻 ①6g以下,清热解毒: ②10g以上,升阳举陷: ③3-10g,发表透疹.升阳举陷.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 30g 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当代名医方药中教授深得 ...
-
中医中药用药剂量之巧,应守“三因制宜”的...
中医中药用药剂量之巧,应守"三因制宜"的法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病邪轻重,标本缓急,病程始末,季节时令以及药物的特殊性能,来把握剂量,当轻就轻,当重就重广嗔重处方,以补偏救弊,各适 ...
-
张锡纯:用药剂量大小的基本规律
张锡纯为近代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临床专著,其用药独具妙法,有"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之论. 一."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 ...
-
扫码开锁与用药剂量
某日在饭馆吃饭,酒足饭饱,待到付钱之时,我说服务员,买单,扫微信,然后服务员给了我一个二维码,反复扫描皆无反应,服务员也奇怪,乃仔细一看,她错拿给我的是支付宝的二维码,用微信扫支付宝的二维码 ...
-
古代用药剂量为什么与现在不同?谈谈经方剂量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
经方对于中医药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历代中医都是在熟读经方的基础上成为名医的.近年来,经典名方的研究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对经方的研究.研究经典名方需要做很多工作,如中药来源的考证.炮制方法的考证.处 ...
-
利伐沙班的用药剂量选择
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作用机制是抑制凝血因子 Xa的活性,进而减少凝血酶的生成,可以预防和治疗血栓.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的适应证,特殊人群等因素,用法用量有所不同. 国内适应证 (1)用于 ...
-
中医治疗--中医方剂用药剂量说明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中医用药的剂量 日人渡边熙言:"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药量的决定,须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居住地 ...
-
古代的用药剂量为什么与现在不同?谈谈经方剂量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
经方对于中医药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历代中医都是在熟读经方的基础上成为名医的.近年来,经典名方的研究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对经方的研究.研究经典名方需要做很多工作,如中药来源的考证.炮制方法的考证.处 ...
-
古代医家用药剂量对照表和十六进位制与公制...
古代医家用药剂量对照表和十六进位制与公制重量单位对照表: 一厘:约等于十毫(0.03125克). 一分:约等于十厘(0.3125克). 一钱:约等于十分(3.125克). 一两:约等于十钱(31.25 ...
-
古代医家用药剂量对照表和十六进位制与公制重量单位对照表:
古代医家用药剂量对照表和十六进位制与公制重量单位对照表: 一厘:约等于十毫(0.03125克). 一分:约等于十厘(0.3125克). 一钱:约等于十分(3.125克). 一两:约等于十钱(31.25 ...
-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中药的用药剂量(3)
药物功效的发挥,既决定于其质量,同时与其用量也密切相关.因此,中药的用量,也是保证药物功效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准确地掌握中药的剂量,不仅对于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非常重要,而且也为保证用药安全所必要.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