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经期腹痛医案 -- 马氏妇科
林建媚
初诊:2016年11月1日。邓某,35岁。因“经期腹痛20余年”就诊。
初潮15岁,月经规则,周期28天,经期7天,末次月经2016年10月16日来潮,经量多,色淡红。初潮以来,每经水来潮腹痛,伴发热,恶寒,恶心,呕吐,轻则热敷及揉按后缓解,严重时需服用止痛药控制。平素面色苍白,头晕,无力,倦怠,纳差,寐可,二便调。婚育史:2-0-0-2,已结扎。妇科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B超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75g/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痛经(气血虚弱).
治则:补益气血,调冲任。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味
党参10g 白芍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6g 熟地黄10g 当归6g 川芎6g 炙黄芪15g 肉桂粉3g 仙灵脾12g 菟丝子15g 仙鹤草30g,7剂。
二诊:2016年11月29日。月经2016年11月13日来潮,腹痛轻微,7天净,面色少华,舌脉同上。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鸡血藤20g、仙灵脾12g、巴戟肉10g、益母草15g,14剂。
案语:《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经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多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综合以上症状,属虚证。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月事来潮,经血外泄,气血更虚,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故经期腹痛,喜温喜按。气虚失摄,血不循经,故经多,色淡。气虚中阳不振,营卫失和,脾胃失养,故有发热,恶寒,恶心,呕吐。气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外不能荣养肌肤,肢体,故头晕,无力,倦怠,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亦为气血虚弱之征。马老师应用十全大补汤,即大补气血,又可温阳止痛。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气血双补方,治妇人诸虚不足及崩漏。有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再加黄芪 肉桂所组成。四君补气,四物补血,更与补气之黄芪和少佐温照之肉桂组合,则补气血之功更着。马老加仙灵脾 莵丝子 肾草 以填肾精,调冲固经,以达功陪。另配以力蜚能抗贫血治疗。二诊时,经行腹痛好转,面色少华,马老师再予十全大补汤加鸡血藤 仙灵脾 巴戟 益母草 加强补气血,固冲调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