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三)

(0)

相关推荐

  •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实行了八级工资制和退休...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实行了八级工资制和退休工资制.行政事业单位退休按照原来上班工资的50%-80%领取工资.企业工人退休工资按照上班工资标准的35%--70%领取.工人比行政事业单位退休工资少领取10% ...

  • 「消息」154 200!山东、江苏公布今年化工企业关闭退出目标

    山东明确落后能化产能退出目标,2022年底前退出地炼企业6家.焦化企业4家.轮胎企业18家.化工企业154家;江苏今年计划再关闭退出200家企业,其中沿江1公里园区外企业30家,做到应关尽关.应搬尽搬 ...

  • 1956年开始,我国工人实行了八级工资制...

    1956年开始,我国工人实行了八级工资制度和退休工资制度.(退休工资按照上班工资的50%-70%领取,部分地区有差异.) 全国按照不同地区分为十一类,工资最低是一类地区,最高是十一类地区. 十一类地区 ...

  • 刘存德 | 忆孝中初期的吃饭

    往期回顾  ·  培养出清华高材生的孝义人 ·  忆父亲王进科 | 孝义南下干部 ▼  点击收听  ▼ 作者:刘存德 古人言:民以食为天,说的是吃饭的重要性.一个人要生活下去,几天不工作. 不学习可以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一)

    一. 建国初期对新解放区的"原职原薪"制度 建国初期是指1949年至1951年第一次全国工资改革之前.当时的中央政府决定,凡新解放区通过接收原国民党官僚资本而形成的公营企业,实行&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二)

    二.1952年开始的全国第一次工资改革--工资分制度 解放初期对新解放区实行的"原职原薪"政策,只是个权宜之计,是为了在当时特殊的时期能尽快地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安定下来,但是,这种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五)补

    5.计件工资制和奖金制度 1956年工资改革后,计件工资得到普遍推广,当时认为,计件工资制是最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工资制度.在某些行业,如钢铁冶炼.煤矿开采.建筑.纺织等,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工人超过全部工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五)

    五.1956年至1965年工资改革的主要内容 1. 全国统一划分为11类工资区 1956年的工资改革,将全国统一划分为11类工资区,其中,一类地区的工资最低,十一类地区的工资最高.各类工资区之间的工资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六)

    六.文革期间的工资情况 1.1971年的工资调整 1971年11月,国务院决定给部分职工调整工资.此次调整,主要针对的是工作年限较长的低工资收入者.调整范围为: 下列人员可上调一级工资: (1)195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四)

    四.1956年的第二次全国性工资改革 1956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性工资改革,奠定了毛泽东时代工资制度的基本框架.实行这次工资制改革,需要经济上一系列前提条件,其中,首要的条件就是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基本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赤脚医生制度

    ​一.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安排,听取卫生部长钱忠信的汇报工作.钱信忠在作了卫生部工作的一般性汇报后,讲到全国医务人员分布情况时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六)

    3.建国初期对中医发展的各种举措 (1)努力发掘民间秘方.单方.验方,加以提高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人民政府医药主管部门把发掘中医民间秘方.单方.验方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让这些我们祖先留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五)

    五.发展中医,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亲自奠定的中国独特的医药学的发展方针.在建国初期,为奠定这一方针,曾克服了中国医药界内部的不少分歧.至今,这一方针仍然是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