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最好的方子,滋肝,补肝,柔肝,疏肝,去肝火

本能系统医学论 今天
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医理论,让中医更加贴近生活,继续给大家分享经典名方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肝也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边往外走,就像树木一样,会调动全部的能量到枝桠上来,发芽、长叶、开花。

气血本来在内脏存得好好的,春天一来,它开始往外走,肝血就不足了。肝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肝气也会郁结。

肝气郁结就会出现心烦急躁、精神抑郁、头晕目眩、胸闷肋胀等一系列症状,好比用玻璃罩把一棵树罩住了,使其无法随心所欲地抽条、生长,这对一棵树来说,是恐怖的事情。

因此,春天成了最适合养肝,也最需要注意肝脏健康的时候。

魏之琇是清代非常有名的医家,他精通医术,并以医济世,在当时颇负盛名。

魏之琇认为,疏肝、泻肝是针对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调理举措。所谓的“疏肝”即疏通肝中郁结之气,所谓的“泻肝”即泻肝中多余之火气。

而对于肝阴不足,肝体失养,导致的肝用失常的问题,仅仅疏肝、泻肝并不是最佳良策。

在魏之琇看来,与其用辛散、苦寒的药物疏肝、泻肝,让肝体更燥,不如滋肝补肝,使肝体得到充分的濡养,进而使肝保持柔和之态势。

肝体阴而用阳,只要肝体得养,肝气不郁、肝阳不亢,自然肝用也就会恢复正常。

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加上当时对肝的调理药物均为辛散、苦寒药,更伤肝阴,于是魏之琇自拟了一个方剂,也就是中医里面有名的方剂“一贯煎”。

一贯煎是滋阴方剂,前面用一贯二字,即是一理贯穿之意,实际上也就是滋肝是解决一切肝病的根本所在。“煎”,即将药物加水煮、熬后服汁。

对于此方的功效,《沈氏女科辑要笺疏》中记载:“柳洲此方,原为肝肾阴虚,津液枯涸,血燥气滞,变生诸证设法……

独加一味川楝子,以调肝木之横逆,能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无上良药,其余皆柔润以驯其刚悍之气,苟无停痰积饮,此方最有奇功。”

可见,此方能滋肝,进而达到疏肝的功效,可让肝之暴烈刚悍之气和缓下来,从而达到柔肝的功效。

肝体不虚,肝气不刚,则对百病好转都有好处。

魏之琇认为“肝为万病之贼”,也就是说肝的生理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这与肝藏血、主气的疏泄及其肝经的循行路径均有一定关系。

肝的生理功能异常,气血紊乱,经络失养甚至经络不通,自然诸疾而起。

横犯脾胃则腹胀,肝气上逆则头晕头痛,窜入心包者分别见于厥、癫痫,累及乳房则乳房胀痛,甚至出现各种乳腺疾病,累及冲脉、任脉则月经失常。

一贯煎解决了肝阴不足、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等诸多问题,自然这些由肝所引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为此此方具有良好的功效。

【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9克,生地黄18~45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全方仅六味药,但各味药都具有大功效。这些药物配伍实际上也是很有讲究的。方中的生地黄、枸杞子为主药。

肝为木,肾为水,肾水对肝木有滋养作用,生地黄、枸杞子均能补肾阴,进而达到补肾滋肝的功效。

肝木得肾水滋养,肝气就会变得柔和,就不会升发太过了。

沙参可润肺阴,去肺燥,助肺气清肃,肺主宣发和肃降,肺气正常,则阴得行。

另外,肺金克肝木,肝生理功能异常,则会出现反克的问题,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这里用了沙参一味也是为了调治肺所受到的损伤。

沙参还能提升脾胃清阳之气,清阳之气对脏腑有滋养作用,清阳之气得升,则脏腑得养。这是此方剂中用沙参的第二个原因所在。

第三个原因即肝气疏泄失常,会伤及脾胃,用沙参一味也是让脾胃不受更多的肝气欺负。

当归入肝,有补血活血的功效,可补肝血。正因为当归有如此功效,所以很多养肝的名方中往往都有当归一味。

川楝子起到辅助作用,在滋阴的基础之上适当发挥疏肝的作用。

方剂里面的各味药重在滋补肝阴,另外也考虑到了肝的生理功能异常对其他脏腑的影响,所以也用了一些调理药物,

一方面可以恢复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防止脏腑受欺负;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发挥滋阴功效。

滋阴的同时也用了疏肝补肝药物,从而达到柔肝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使肝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