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帮子女带娃的“老漂族”,他们的烦恼,你根本想不到

人到老年万事休。

然而现如今却有很多老人,在退休以后,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走上了“漂”的道路,他们被称之为“老漂族”。

老漂族,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为了照顾第三代,背井离乡,来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的老年人。

其实,不管是“少漂”还是“老漂”,都是为了生活才远离了家乡,但是二者的境遇却完全不同。

年轻人漂泊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的人生也正处于奋进的阶段。

但人到老年,已经走过太多的风霜,不想也禁不起任何的折腾了,只是因为子女们事业正在关键的时期,舍不得孩子们受苦,才选择了自己再“漂”。

很多老漂族不仅要承受着年老离家的烦恼,还因为带娃,和子女之间矛盾重重,而且有很多烦恼,为人子女根本想象不到。

01

那些帮孩子带娃的老年人,正在承受些什么?

我们小区的住户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每年一开学,也会有很多这样的老年人。

尤其是在夏天的操场,经常有几群说着不同方言的老太太们聚到一起话家长里短。

来自本省的老年人相对而言还幸福一些,总能碰到一两个老乡,说说苦闷,但也有不少来自天南海北的老人,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个人带着孩子散步。

一老一少的背影,漫长又孤独。

只是孩子们的精力旺盛,常常玩着闹着就嫌弃老年人又慢下来了。

有次坐公交的时候,站台上有对爷孙,老人看起来也是刚从老家上来,不知道怎么坐公交,也不知道该坐几路。

周围人问他们要去哪儿,孩子只顾着玩手机,一句话不吭声,老人说的方言大家又都不懂,只能干着急。

眼看着关注他们的人越来越多,老人只好打断小孩玩手机,不能玩手机,小孩很生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开始训老人:

说了不让你来不让你来,为什么爸爸又把你接上来,明明都说了很多次了你为什么就记不住,还说让你照顾我,明明就是我照顾你。

周围人听的有点气愤,但是也不好意思指责,不久之后来了一趟公交,小孩立马就上去了,老人又十分吃力的追了上去。

城市之中,这样的场景不少见,步履蹒跚的老人追着精力旺盛的小孩,偶尔还要被小孩嫌弃几句。

这些画面看得人心累,但想来也是十分无奈,如果条件宽裕,可能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父母子女,受这样罪。

然而带娃的辛苦,又何止这些呢?

02

两代人教育理念的冲突,更是父母带娃最大的考验。

老家有一亲戚,也是退休以后和妻子去城里帮子女带娃,为了不引起婆媳矛盾,他们还买了一套小房子自己居住。

大多数时候儿子孙子们吃喝都在他们的小房子里,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去儿子家,但即便如此,他们每次回来,都是一肚子委屈。

两个孙子性格各异,每天做作业就是一大难题,他们两个舍不得说重话,因此每天写作业都是各种哄。

但他们在父母跟前乖得很,看见脸色不对,就自己自觉去写,因此,他们希望在做作业这件事上还是儿子儿媳做主,但他们辅导了两天就有微词:

自己每天又不是在外面逛街玩乐,本来叫你们上来就是为了孩子,现在还是什么都需要我们自己监督。

他们只好继续辅导,但两个孩子成绩退步了,受埋怨的还是他们。

而且儿媳和他们的教育理念也不同,经常发生很多小矛盾。

其实他们当初来这里,也只是想帮孩子承担一日三餐,做做家务,谁成想他们来了以后,儿子居然什么都依赖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这一步究竟是对是错。

去年他家女儿也生了小孩,他老婆为了照顾女儿坐月子去了几个月,结果儿媳就有了意见,三天两头就拿孩子撒气挤兑他。

有时候他真想一气之下回老家,但是想想儿子,又只好当做什么都没听见,老了老了,还要受这些气,想想,也是心酸。

03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太强烈,很多父母甚至一生都在为了子女奋斗付出,即便是老了以后,依然要为孩子们尽最后一份余热,然后背井离乡来到陌生城市。

但事实上,他们需要承受的远远不止于此,

远离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生活圈子,熟悉的朋友圈,熟悉的社交方式,对老年人而言,实在太残忍。

有些子女感激,因此发生矛盾的时候也会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有些人不是,甚至还会嫌弃父母的种种行为落伍。

比起带娃的艰辛,子女的不理解才是“老漂族”心中最大的痛。

希望那些有父母带娃的年轻人能明白一个道理,父母养大你,已经尽了自己的义务,帮你带孩子也是出于爱,不是非做不可的义务,所以当你享受着他们照顾的时候,不要再言语苛责。

父母的爱,总是有许多名字,比如忘我,比如隐忍。

但这份爱,不应该被视为理所应当,因为他们帮你是情分,不是本分!

所以,为人子女,请好好珍惜,那个帮你带孩子的老人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