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萧规曹随”

本文导读:
对话环境和对话参与双方很重要,关键是要有共同的初心,共同的语境才行。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驾崩后不久,老成持重的相国萧何也去世了,于是新继位的汉惠帝就任命曹参接任相位。
新相国曹参一改萧何时期的勤勉作风,整日大宴宾客不理政务,引得朝臣不满议论纷纷,连年轻的汉惠帝也颇有微词。后来惠帝忍无可忍,质问曹参为何不思勤政,这就有了后面这番名垂青史的对话。
曹参不慌不忙地反问皇帝,“陛下认为自己和高皇帝(刘邦)谁更英武呢?”
皇帝以诚相告,“自然是高皇帝更加英明神武。”
曹参接着反问:“那陛下认为萧相国和我谁更富有才干呢?”
皇帝同样坦诚作答,“似乎是萧相国更富有才干。”
于是曹参剖陈了自己的心声,“当年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各项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效仿高皇帝奉行无为而治,那么我这样的人只要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不就可以了吗?"
年轻的皇帝这才理解了曹相国的良苦用心,不再表示质疑。以上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由来,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后任一味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初看这个故事,总觉得曹参这个相国当得潇洒,汉惠帝这个皇上也做得舒坦,不过是躲在两位前辈大佬的背后享清福而已。俗话说“岁月是把杀猪刀”,那把绣春刀的最大功用恐怕不是小刀拉屁股让人肉疼,而是用年华老去的寒气把人从混日子的心态里吓醒。清醒之后,方才觉察出汉惠帝与曹参的不简单,品味出那段温吞水对话的真正意境。
首先值得称道的,是汉惠帝和曹参这对君臣的坦诚。因为坦诚,对话才成为经典,因为坦诚,君臣之间才能互融互洽。如果有一方掺杂了私心杂念,对话就变成了针锋相对互相贬低挖苦,说了不如不说,说多了弄不好还会有杀身之祸。
其次则是自知之明。君臣间能做到坦诚相待的共同根基就是自知之明。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之所以显得贵重贵气,就在于知道自己的饭量有多少,究竟能耐有多大。如果连自知都做不到,又哪儿来的顺心遂意呢?

说到通过饭量考察人的自知,我这儿还有另一个段子。据说日本战国时代的枭雄北条氏宽在行军途中看到儿子北条氏政吃饭,小伙子连吃几碗米饭差点儿把自己给撑死,于是不禁对幕僚喟然长叹说,“我北条家的未来危矣!”果然,氏宽死后北条家族就灰飞烟灭了。饭量和肚量胆量都是成正比的,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本原因就在于君子能自知,不会胡来。
有了坦诚和自知,汉惠帝和曹参才能在同样高的认知维度中达成谅解取得共鸣。一句话,对话环境和对话参与双方很重要,关键是要有共同的初心,共同的语境才行。
说到这儿,我们这些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后人才更应该体会到“萧规曹随”的真正稀缺和珍贵。因为如今想达到惠帝和曹参琴瑟和谐的意境很难,即便你坦诚你自知,对方却做不到,双方总是不咬弦不合拍,就算说得唾沫星子横飞,也没有什么卵用。

如果分析个中缘由时我只是说一句,“时代不一样了,所以队伍不好带了”,怕是会让人觉得倚老卖老油腻不堪,所以就不妨掰扯掰扯,为啥如今坦诚和自知会变得稀缺。
坦诚稀缺的原因在于信息变得愈发重要。所谓信息化社会的本质其实就是竞争。大到军国大事经济科技,小到提拔任用考试成绩,拥有信息的多寡和快慢往往就决定了最终的竞争结果。在这种竞争机制下,焦虑是难免的,内卷化是必然的,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留一手变得顺乎自然普遍至极。尤其是身处汉惠帝与曹参这样的纯粹上下级关系,谁敢如此知无不言且毫无遮拦呢?至于信息成为不亚于石油天然气的珍贵资源,更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得雪上加霜。
自知稀缺的原因在于欲望。因为科技发达,所以人们能够追逐的欲望就比两千年前更加宽泛更加丰富。从汉惠帝和曹参的时代演化到现在,权力金钱名望能带来的各种优越感早已变得丰富多彩超乎想象。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一个人即便以前再谦逊随和,一旦坐到了更大的椅子上就会变得恍如路人般陌生。能像曹参一样认识到自己能力不如别人的,恐怕少之又少,而凭借权势加持变成妄人的,则是不可胜数。有道是“两个人之间最怕的就是争,最招惹是非的缺点多半就是逞能”。一旦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控制自己不去逞能不去争,人才会显得平和。可真金白银灯红酒绿就摆在面前,谁又会抑制住好胜心不去争一争呢?
曹参知道自己不如萧何能干,很珍贵;惠帝刘盈知道自己不如父亲刘邦英武,也很珍贵。这两位坦诚自知的明白人能相遇能聊出一番意境,才更加珍贵!

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老熟人,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哪怕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子女,一旦对方肯对我们说出坦诚的话语,不妨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别急着用时下流行的级别职务身份地位标签给人家划档次,平心静气地听人家把话说完,就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因为这样做不仅能让我们显得坦诚和自知,还相当于给自己留下了宝贵的机会,成长的机会。
要知道,“萧规曹随”这种只存在于史书中的段子实在太过稀缺,我们这些现代人平生能遇到一次,就是大大的乐事,又怎么能心浮气躁气急败坏呢?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